研究背景。化石能源的逐漸耗竭以及化石能源消耗造成的環境污染,是人類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兩大障礙,開發利用新的清潔能源是解決這兩大障礙的主要途徑。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的新能源將是未來世界能源的主體,而太陽能將是重要一員。據有關預測,到21世紀末,太陽能發電將占世界總
電力供應中的60%以上。
光伏發電因其資源最豐富和最清潔的獨特優勢已經成為各國競相重點發展的新能源。中國與新加坡的發展都受制于能源短缺,都希望通過發展新能源來改善本國的能源供給狀況。2010年中國正式將新能源確定為戰略新興產業,以發展核能、太陽能等為核心;新加坡在2006年發布了能源發展新
政策,將太陽能產業作為新加坡新能源發展的重點。目前中國、新加坡兩國的光伏產業發展均取得顯著成效:當前中國的太陽能產業規模全球最大,擁有天合光能、英利綠色能源等一批全球排名前茅的太陽能光伏企業,光伏技術也處于世界先進水平;新加坡的太陽能研發和生產自2006年以來也有很大進展:2008年成立的新加坡太陽能研究所(SERIS),取得了研發出新型混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材料等重大成果。吸引了中國的天合光能、英利綠色能源以及挪威可再生能源集團(REC)等全球排名前十的光伏制造企業在新加坡設立區域總部和研發、生產中心。根據新加坡政府的設想,新加坡將被打造成全球清潔能源領袖城市,太陽能將成新加坡清潔能源產業的核心,預計將雇用7000人,2015年將創造17億新元的國內產品總值。
在促進光伏產業的發展中,中國、新加坡都實施了一些財稅扶植政策,這些政策取得了較明顯的成效。通過比較兩國的扶植光伏的相關財稅政策,可以找出政策的差異,取長補短。本文通過對兩國扶植光伏產業的財稅政策的對比分析,以此為基礎來探討我國相關政策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