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
碳交易網了解到,
碳金融的發展缺乏總體的構想與設計碳金融的培育和發展必須以
政策、技術和資本的一體的框架來支撐。目前在國際碳金融
市場上,歐、美、日等金融發達國家實際掌控了相關標準的制定權,并且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直接投融資、銀行貸款、碳交易制度、碳交易場所和碳交易平臺以及碳證券、
碳指標交易、
碳基金、碳期貨期權等一系列金融工具為支撐的碳金融體系。而我們國家的相關部門對于我國低碳經濟及其碳金融的制度、體制、發展方向、發展目標、業務標準、運行規則等有所研究或涉及,但仍缺乏總體發展構想與規劃設計。
中介市場發育不完善在當前的碳金融國際市場上,以
碳排放權交易為主體的項目具有交易規則復雜、項目開發程序繁瑣、交易風險較大等特點,為此一般的風險評估機構很難具備此類項目的評估及開發能力,由于中介機構整體的經營現狀,很多機構為了某些利益,必然會提供一定的虛假信息,這無形中變加大了整個碳金融市場的交易成本。為了解決這一
問題,我們國家也在積極完善中介機構的評定以及
第三方核準機構的建設。由于這些工作目前都處于起步階段,缺乏國際碳金融的相關經驗,同時也缺乏專業的技術咨詢體系對相關交易產品進行科學合理的評估,這些都減緩了我市商業銀行開展碳金融業務的進程。
碳金融業務的風險較大碳金融業務相比商業銀行的其他業務,它是一個與環境、政治、經濟、金融等諸多領域密切相關的新生事物,因此,碳金融及其創新存在著更多更復雜的風險。與一般的投資項目相比,
CDM項目必須履行國內、國際兩套程序,經過多個機構審批和技術
認證,一個項目從申請到批準的周期較長,在如此復雜的審批程序必然會導致較高的費用及成本。此外,工程建設項目是否按期建成投產,能否達到預期
減排效果等,還需要在項目運行階段根據實際情況對排放量進行監測核實,由此導致的項目收入不確定性也會加大商業銀行參與CDM金融業務的項目風險。
商業銀行專業人才的缺失相對于傳統金融而言,碳金融業務對專業性人才要求較高。據中國碳交易網了解到,碳金融行業是新興行業,其理論知識體系尚未構建。碳金融業務需要的是具備
化工、金融、法律、外語、項目管理等專業知識的專業的復合型人才,英語是現行碳交易行業的通用語言,
CDM項目從法律、
法規、項目設計文件的編制到審核均使用英語,使得對非英語母語的中國金融研究者們造成了一定的障礙;目前我市商業銀行綜合性人才的儲備和積累還不到位,使得商業銀行碳金融業務開展的內部動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