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發展綠色債券將帶來明顯的正外部性效用
首先,提升金融機構服務綠色產業的能力。
當前,在利率
市場化和金融脫媒化快速推進的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多采取資產負債期限結構錯配抵償部分利率上升壓力,金融機構主動負債工具不足,這在相當程度上制約了金融機構在中長期項目為主的綠色產業領域的經營主動性和風險承擔能力。從國際經驗來看,發行金融債券可以作為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與綠色信貸中長期融資項目類型匹配,能有效解決資產負債期限結構錯配
問題,同時還可以成為主動負債工具,改變商業銀行存款仍占絕對比重的被動負債局面,降低金融風險。
其次,有利于健全完善的金融生態環境。
從國外經驗看,一個發達的市場往往源于高度均衡的制度建設,源于和諧的金融生態環境。完善的金融生態環境通常表現為,債券發行便利與投資者保護同等重要,效率與公平兼顧,市場與監管并重,信息披露透明充分,發行人、投資者及評級、法律、會計等各中介機構相互制衡。隨著銀行更加積極的介入債券市場,有利于豐富我國債券市場產品種類,促進金融
衍生品創新,同時也將有利于我國債券市場信息披露制度的健全完善,加強市場透明度建設,加快市場化約束機制創新,搭建更加完善的金融生態環境。
總之,充分發揮銀行的作用對我國綠色債券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它將使社會儲蓄加快轉換為有效投資,有利于促進我國綠色投資的增長,支持綠色產業發展;同時更加可靠和透明,能夠實現賬戶核算、資產托管、代理支付等封閉運作,能夠有效降低社會資金的成本,實現銀行、發行人和投資人的多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