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rk Forrister:有一些中國企業在EU ETS中擁有資產,所以他們知道這個
市場怎么運作并利用金融工具。一個很好的例子是中石油,他們在蘇格蘭有一個精煉廠,他們熟悉怎樣去適應那里的
政策來履約。
而另一些企業主要在想該怎樣參與到市場中:是一年一次,還是每天都買賣?我們能給出的經驗是,對于一些歐洲的
電力企業來說,每天購買對他們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他們要購買的總量很多,有些時候是買家,有時候是賣家,然后在年末取得平衡。對這些企業有一些信息服務、軟件產品來幫助他們了解他們每天的需求,比如我今天需要多燒煤,那么就要多買一千噸配額,所以就給交易員做出指示。
而對一些小公司而言,他們會去尋求
碳資產管理公司的幫助。比如有一家芬蘭的公司芬碳(Greenstream),他們會提到他們有一些客戶一年只會找他們幾次,告訴他們買多少或者賣多少。對小公司來說,真的擁有一個完整的交易團隊效率并不高,所以他們就找到芬碳告訴他們具體的需求。會有很多方法來解決交易的這些
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