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效融資是英國綠色投資銀行(GIB)的三大優先業務領域之一。雖然目前英國具備成熟可靠的新型能效技術,但能源融資
市場仍然面臨著供給不平衡的局面。
為了鼓勵更多的社會資本投資于存在市場失效的綠色環保項目領域,英國政府于2012年10月投資成立了全球首家“綠色投資銀行(GIB)”。GIB目前由英國政府全資控股,政府初期劃撥38億英鎊供其在2016年3月前投資綠色項目。作為綠色投資市場的“催化劑”和補充者,GIB的宗旨是引進和鼓勵更多的私有資本投入到綠色經濟領域(擠入而不是擠出私人資本),從而促進英國的綠色經濟轉型。
能效融資是英國綠色投資銀行(GIB)的三大優先業務領域之一。雖然目前英國具備成熟可靠的新型能效技術,但能源融資市場仍然面臨著供給不平衡的局面。一方面,私人資本投資嚴重不足,特別是近年來受金融危機影響,很多投資者已謹慎退出了資本投資市場,比如曾熱衷新能源項目投資的英國Co-op Bank。另一方面,英國政府的財政資金僅能支持國內部分地區小規模的能效改造,無法滿足其大量整體性的融資需求。
GIB清楚看到了上述市場缺口,通過與私人資本密切合作,最大限度地填補這一市場缺陷,大幅提高了能效市場的資金流動性,并成功幫助全英能源使用度最高的機構--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實現能效目標。
NHS每36小時為至少100萬病人提供服務,24小時不間斷高強度消耗能源,使其能源消耗超過7.5億英鎊/年,廢物處理成本超過1億英鎊,每年產生40萬噸廢物和可循環利用材料。在溫室氣體排放方面NHS也是英國最大的排放源之一,英格蘭境內每年就產生大約2500萬噸等量CO2排放,其中20%來自NHS系統的加熱、照明和
電力設備。
由于能源成本的上升速度超過了通脹率的上升速度,因此能耗成本的大幅提高成為NHS面臨的最大
問題。經仔細分析NHS的能源使用模型,GIB提出若采用適當的能效改進措施可使NHS每年的能耗成本降低20%,從而節約1.5億英鎊的能耗支出,同時也能使其溫室氣體排放迅速減少25%。
針對NHS管理和設備需求多樣性的特點,GIB為其設計了全方位綜合性的能效融資方案,以滿足NHS多地多樣化的設備改造需求。具體的融資產品包括:GIB直接債權投資;與Aviva ReALM能源中心基金合作投資;與法國基礎設施協會(Societe Generale Equipment Finance)聯合投資;通過GIB能效基金(SDCL和Equitix)投資。
所有的融資產品都遵循4個原則。首先,還款來源要有保障,能效改進項目節約的能耗成本作為還款來源,且還款金額低于節約的成本,這意味著NHS無需負擔額外的財務支出;其次,融資利率要具吸引力,與市場同類產品相比,具備有競爭力的融資價格;再次,融資的長期性,貸款期限可長達25年;最后,方式的靈活性,可提供表內或表外融資,還款安排適應項目周期的特殊要求。
五大要點:市場分析、需求定位、方案設計、產品創新和風險控制
精準的市場分析。GIB準確把握了能源市場的投融資需求和形勢,在后金融危機部分機構投資者謹慎布局甚至退出投資市場的大背景下,清晰看到了能源投資供給不足的流動性缺口,并在前期調查中,全面分析了所有可供NHS采納的融資獲取模式,在此基礎上與社會資本展開充分合作,全面調動社會資本的參與積極性,從而打開了能效投資市場的新局面。
明確融資方現有模式和需求。GIB對其現有能源消耗量做了精準量化,并對其最大的能耗來源做了準確分析,并對不同能耗設備的優缺點進行了橫向比較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新型
節能減排技術,改善采購模式,通過更大規模地利用可再生電力和CHP設備,以及進一步改進能效控制措施,使NHS能耗成本降低20%,每年節省1.5億英鎊的能耗支出。此外,號召每一位員工的投入和參與也能帶來不容忽視的改變。英國全球行動計劃組織(Global Action Plan)曾通過鼓勵倫敦Bart's健康NHS的員工養成隨手關燈的習慣,一年下來節省了10萬英鎊能耗支出。
有針對性地設計融資方案,盡量尋求可復制性。由于不同地區的NHS系統需要不同的能效改進方案,因此GIB與不同類型的社會資本進行合作,包括基金、社會團體、私人投資者等。在蘇格蘭,GIB與當地政府和蘇格蘭未來基金一道,幫助蘇格蘭地區的NHS系統向中央政府申請融資項目資助以及其他更多的可移交權利。同時,在滿足個體需求的前提下,GIB也盡量設計出能擴展復制到相似地區或類似系統的解決方案,從而讓更多的NHS組織受益。
資金來源多樣,融資形式靈活,金融產品創新。GIB不僅撬動了多種類型的社會資本參與,還賦予了其融資方案充分的靈活性和創新性。無論是直接的債權型融資,還是與合作伙伴一起,GIB都提供長期的、具有競爭力的市場價格,且無需NHS支付額外的本息,而是利用部分節省下來的能耗成本進行還款。GIB還可根據融資方需求來設計表內或表外產品,以及結構化的還款方案。
嚴格的風控管理貫穿始終。GIB一直以來都遵循嚴格的風控管理措施,筆者此前已專門撰文對其先進的風控管理流程做了總結。2015年3月,GIB對外發布了《綠色投資手冊》,詳細列明了GIB針對每一個綠色投資項目所使用的實用工具,包括不同領域的項目篩選指南、標準,盡職調查的詳細步驟、風險評估計算模型和流程、后續監管措施和綠色影響的匯報等。特別對于受
政策波動影響較大的能源領域,不僅包括對現有政策的梳理,還根據目前的全球形勢,預測了未來相關能源政策可能的改變以及隨之帶來的影響力評估。同時利用GIB的內部環境風險壓力測試,從宏觀和微觀層面,利用多種風險緩釋工具和有效的合同流程管理,預估、分擔和防范可能的風險,從而保證投資的成效和收益。
GIB的成功經驗無疑值得我國借鑒。目前,我國不乏新興能源技術,在
節能減排方面也積累了不少經驗,關鍵是如何精準分析和量化現有市場缺口,針對微觀個體設計適合的融資方案。同時,國內的金融機構應根據融資方具體需求,推出更加靈活創新的個性化表外融資產品,鼓勵更多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等的形成。英國NHS醫療體系屬于公共服務領域,GIB成功撬動社會資本參與,也從另一方面為我們帶來PPP融資模式的啟發。由于目前國內相關法律
法規體系的不完善和風險收益的不確定性,大部分機構投資者對于PPP仍持觀望態度。因此,我國急需完善綠色投資政策激勵機制,激發社會資本的參與積極性,通過成立全國性或地區先導的生態發展銀行,盡快構建全國性的綠色金融服務體系,用金融手段撬動更大規模的綠色投融資市場,為實現我國環保和金融領域的綠色“跨界”開疆拓土、保駕護航。
(作者系中央財經大學氣候與能源金融研究中心,中國綠色投融資對話平臺 綠色金融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