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澎湃新聞報道: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十條”)近日已由環保部提交至國務院。5月6日,在2015年中國環博會高峰
論壇上,環保部科技標準司副司長劉志全對澎湃新聞透露了上述消息。
“土十條”是環境領域的又一重要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自2013年9月份大氣污染行動防治行動計劃出臺后,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十條”)于今年4月份出臺,其間間隔約一年半。
劉志全表示,預計“土十條”最快今年下半年出臺,2016年出臺的可能性更大,因為今年4月份剛剛出臺了水十條,國家在環境領域一年出臺兩個重量級行動計劃的可能性比較小。此前,環保部通過運用國際通行的模型,對“水十條”的影響做了預測評估,預計可拉動GDP增長約5.7萬億元。雖然“土十條”暫未出臺,但業內早已預計其拉動的投資金額會更大。
上海市環境工程設計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上海污染場地修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張益告訴澎湃新聞,土壤修復
市場很大,若“土十條”發布之后,帶來的投資將遠大于5.7萬億元。張益根據土壤污染的面積粗略測算,“土十條”發布后,若土壤修復市場的力量能夠真正釋放出來的話,帶來的市場投資將會比“水十條”帶來的市場投資高一個數量級。
土壤修復市場如此之大,主要是因為大氣污染和水污染中很多的污染物也會沉積到土壤中,而土壤一旦被污染,所需要修復的時間和投資都比較大。此外,土壤修復開始得也比較晚。不過,“土十條”尚未出臺,國家制定的目標也不清楚,所能帶動的市場投資目前還只是一個大致的估算。
相比看得見的空氣、水體污染,大地之下難以察覺的土壤污染嚴重性更不容小覷。2014年4月17日,環保部、國土資源部發布《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全國土壤總的點位超標率高達16.1%(點位超標率指土壤超標點位的數量占調查點位總數量的比例),其中,耕地的點位超標率高達19.4%。
土壤污染日趨嚴重,國家對污染土地的環境管理也日益重視,土壤修復產業似乎開始步入“黃金時代”。水污染治理和大氣污染治理因為開始得比較早,治理市場的開放程度也相對比較大,土壤修復市場若和水、氣污染治理市場的開放程度相比,僅能占到其的1/3。“土十條”在制定過程中討論的大致目標是,到2020年,土壤污染惡化趨勢得到遏制,農用土地得到有效保護,建設用地土壤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污染防治示范取得明顯成效,土壤環境管理體制機制基本健全。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