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美國“頁巖革命”促使頁巖油氣產量持續增加,造成全球石油
市場供大于求,導致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國際油價大幅下跌,一度跌破每桶50美元大關,甚至低于頁巖油氣的開采成本。這造成美國一些頁巖油氣生產企業面臨破產,引起國際上一些石油公司紛紛延緩或縮減勘探開發投資。各石油公司想方設法力圖擺脫低油價帶來的困擾,更加關注如何通過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以降低開采成本、提高效益。
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我國并沒有因此降低對頁巖氣開發的熱度。2015年1月發布的《重慶市頁巖氣產業發展規劃(2015~2020年)》提出,到2020年重慶市要實現頁巖氣年產量200億立方米;與此同時,
四川、
貴州、
陜西、
湖南等地的頁巖氣開發熱情也十分高漲。2015年上半年,國土資源部將進行第三輪頁巖氣探礦權的公開招標。
因此,及時跟蹤分析新形勢,科學預測未來我國頁巖氣的產量,提前謀劃、及早部署、精心安排“十三五”期間我國頁巖氣的發展大局就顯得尤為重要。為此,借鑒美國頁巖氣開發的成功經驗,課題組經過多方測算分析以及深入研究認為,我國頁巖氣產量2015年將超過50億立方米,2020年有望突破300億立方米、占國產天然氣比重的1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