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今年年底將舉行的巴黎氣候大會有何展望,聯合國副秘書長、開發計劃署署長海倫·克拉克(Helen Clark)給出如下答案:“在此次會議上將達成一份新的氣候協定。”
在5月4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克拉克女士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做出上述表述。海倫·克拉克于5月3日至4日訪華,并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商務部、外交部和環保部等部門相關負責人舉行會談,討論氣候變化、全球發展、災害救援與恢復等
問題。
“本次會議已得到充分準備以及精確的校準。中美在去年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前達成的氣體排放達成協議也將推進此次會議上的談判進程。”克拉克表示:“我認為,在此次會議上將達成一份新的氣候協定。盡管我們需要采取更多行動,但新協議會達成。”
必將出現新進展
10年前,世界第一份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有關氣候變化的國際條約《京都議定書》生效。10年后,全球在《京都議定書》留下的“遺產”中,將于2015年12月在巴黎簽訂另一份關于后2020年的氣候變化協議。今年4月底,作為會議主辦方的法國總統奧朗德已表示,今后每個月他都將與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就今年年底舉行的巴黎氣候大會進行交流和協調。
“此次巴黎氣候大會繼《京都議定書》后有望再次達成一項全球性的具有約束力的應對氣候變化的新協議,明確各方2020年后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并可能在德班平臺和《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
減排等方面繼續推進。而資金、技術等敏感性議題達成一致共識存在挑戰。”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全球治理研究室副研究員田慧芳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目前,巴黎氣候大會的準備工作已進入倒計時狀態。2月8日,“德班加強行動平臺問題特設工作組”會議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為年底巴黎氣候峰會要達成的全球減排方案提出一份正式文件作準備。共有196個國家的氣候問題談判代表參加了此次會議。
這是自去年12月的利馬氣候會議結束后,全球舉行的第一次氣候
論壇。此次會議希望為年底召開的巴黎氣候大會能形成正式文件而提供草案,其目的在于取代“京都議定書”,為2020年后解決全球氣候變暖問題提出具體方案。
這個方案的主要內容是:與前工業時期相比,在21世紀結束時,把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這需要各國嚴格控制工業廢氣排放和限制使用化石能源。然而,有媒體報道指出,部分較為棘手的政治抉擇并未在文本中得到體現,這也預示出未來談判的艱難性。
“全球氣候變化治理機制出現革命性變革的可能性不大,但隨著氣候變化影響日益顯著,將出現全球伙伴關系共同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格局,新興
市場經濟體會更深入地參與到全球氣候治理中來,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呼聲也會越來越強。”田慧芳表示。
由于巴黎協定從2020年正式生效,因此目前至2020年的氣候變化挑戰成為了各國面臨的急迫問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執行秘書克里斯蒂娜·菲格雷斯說,必須盡快找到辦法,盡快降低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量,盡快找到實現全球經濟去碳化的路徑,并最終在21世紀下半葉實現氣候控制目標。
而氣候變化可能進一步導致全球經濟增長放緩。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去年載文指出,在氣候變化問題上,兩年(2013、2014年)的無所作為讓全世界付出了8萬億美元的代價。美國斯坦福大學和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同樣于去年發表研究報告預測,在未來20年,氣候變化將影響小麥和玉米減產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