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00萬噸產能未釋放
楊斌說,公司
碳排放源較多,主要有煤、天然氣、汽柴油燃燒排放,石灰石、白云石、生鐵水、廢鐵塊、廢鋼塊消耗、
電力消耗等。
參加碳
市場前,由于統計標準未細化等原因,僅對企業歷史碳排放數據進行過粗略估算。但在被納入
碳交易試點后,公司按照碳核算及核查標準,自行編制了碳排放統計表,按照每年生產計劃進行估算,準確度較高。他說道。
重慶
碳市場啟動時,因重鋼股份公司有一定剩余配額,抱著嘗試的態度參與了交易,目前仍有配額盈余33萬噸。但因重慶碳市場活躍度較低,目前暫無交易計劃,待建立全國統一碳市場后再考慮交易。
因重慶碳市場尚處于試點期,相應
政策調整可能性較大,因此碳相關經費未納入企業預算。此前碳交易收入已被公司財務部門納入公司營業外收入。
目前,重慶碳市場交易幾乎停滯,市場參與度較低,未考慮碳資產質押。
一方面,目前受市場影響,重鋼的產量呈逐年下降趨勢。另一方面,在
節能項目上投入很大,進行了多項節能改造。楊斌說。
目前,整個重鋼行業產能過剩,產量下降,主要盈利來源還是主業鋼材產品。劉志強補充道。
鋼鐵網樊怡分析說:重鋼碳排放配額獲利近百萬,在外部來看,說明重鋼在節能
減排、減少污染、保護環境方面作出了努力;但從企業內部來看,碳排放對企業的影響并不大,有剩余的碳排放也從側面反映出重鋼的產能剩余,產量低下。
樊怡解釋說,重鋼的產能處于未完整開工狀態,近年來持續不飽和生產。
重鋼前幾年設計產能在720萬噸,2012年產能利用率為72%左右,實際產量520萬噸。2013年產能利用率為78%左右,實際產量560萬噸。2014年設計產能800萬噸,產能利用率60%,實際產量434萬噸。
查閱重鋼碳排放的交易額度,按照國內每噸鋼的碳排放為2噸,相應額度影響的粗鋼產能在1.5萬噸,遠遠低于目前重鋼的過剩產能。
按照2月份最新的統計局數據,重鋼的實際產量才24萬噸,而其月設計產能近70萬噸,有近46萬噸粗鋼產能剩余,對應的剩余碳排放量為90多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