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差異增強碳市場交易意愿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31日,“
碳交易”在
北京、天津等7個試點省、市的累計成交量約2000萬噸,累計成交金額近13億元。“成交量一直在增加,再考慮到試點地區越來越高的企業履約率,可見控排企業還是有能力面對‘碳交易’帶來的壓力,關鍵在于
市場有沒有達成共識,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江蘇省布魯斯達碳業有限公司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江蘇有著天然的內部優勢。
根據江蘇省布魯斯達低碳研究中心提供的數據,我省蘇南地區和蘇北地區的
碳排放總量差異較大。2012年,蘇州市的碳排放總量約為1.48億噸,而當年宿遷市的碳排放總量僅為1615.51萬噸。因此,江蘇有著很大的地區間進行“碳交易”的市場需求。
“尤其是2013年蘇州市被確定為第二批國家低碳試點城市,‘碳交易’對于當地的企業而言已經不可避免,其參與意愿只會越來越強。”上述布魯斯達相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不同于全國及江蘇將于2030年達到碳排放峰值,蘇州對碳排放總量拐點進行了分析和預測,提出力爭在2020年左右達到碳排放峰值,屆時約為1.73億噸,“這就進一步提高了當地企業開展‘碳交易’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