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可再生能源的工業規模生產 需改變觀念
投資可再生能源已經蔓延到世界的每個角落,從而打破了長期以來的一個假設:一個強大經濟體(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未來必須建立在化石燃料的基礎上。2009年至2014年,技術變革使得太陽能成本下跌了約75%,現在我們需要依靠政治和金融計劃進一步降低其成本。
南非、巴西、中國和印度已經制定了新的能源優惠競賣
政策方案。如今,這些機制正在向歐洲傳播。與此同時,美國各大銀行正在向華爾街的投資者們捆綁銷售成千上萬套屋頂太陽能系統。另一方面,眾包和社區融資也在基層抓住機會并推動其增長。
政府的下一項重大舉措即是消除或重新制定對化石燃料的支持。據IEA,2013年化石燃料的補貼高達5500億美元,是可再生能源的4倍多。
如果我們在未來20把36萬億美元的能源基礎設施投資用于清潔能源,那么全球向綠色經濟轉型的步伐將超出我們的想象。
超越所有的數字,可再生能源的背后仍然存在著無形的能源建設。簡而言之,清潔能源鼓舞了人們,可再生能源的時代已經來臨。
現在,兩名飛行員正在駕駛著太陽能飛機環游世界。幾年前,我們會認為這是不可能實現的壯舉,但是這架結合了最好的太陽能技術、最高效的動力和材料的“陽光動力號”飛機,正在開啟史詩般的清潔能源之旅。
清潔能源的未來是可能的、可實現的,也是必須實現的。在至關重要的基礎層面,我們所作的決定和采取的行動,將決定人類會不會跨入一個依靠人類的聰明和責任讓100億地球居民享用現代能源,不傷害地球重要生命支持系統的人類世。
作者: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 阿奇姆·施泰納
原文刊登于2015年4月20日英國衛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