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從權威渠道獲悉,國家正在加緊構建完善的綠色金融體系以激勵綠色投資,引導大量民間資金進入環保、節能、清潔能源和清潔交通等綠色產業。
央行研究局和聯合國環境署可持續金融項目共同起草的綠色金融報告擬于4月底前后發布。該報告主體內容將涉及約4大類14項與綠色金融相關的具可操作性的
政策建議,包括綠色機構設立、綠色債券發展、政策激勵以及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等內容。與此同時,央行也希望通過一個更緊密的組織來推動綠色金融發展。
對于上述報告內容,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表示,第一,不僅要繼續發展綠色信貸,還要大力發展綠色債券、綠色PPP融資、綠色保險、
碳交易等多種金融工具,以此服務綠色產業。第二,要提供政策和監管支持,降低綠色項目的融資成本,提高綠色融資的可獲得性。第三,要推動建立和培育專業化從事綠色貸款和投資的機構,發揮專業能力的規模效益和提高風險控制能力。第四,要建立和完善支持綠色投資、抑制污染性投資的法律制度。
據了解,綠色金融政策是指通過貸款、私募基金、發行債券和股票、保險等金融服務將社會資金引導到環保、節能、清潔能源和交通等綠色產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安排。
綠色金融雖在國內興起已有時日,但縱觀多年發展,僅靠單兵作戰難成氣候,構建綠色金融體系已是迫在眉睫。根據馬駿此前在工作論文中的估計,綠色產業在今后五年內每年需投入約3%的GDP,也就是年均兩萬億元以上。在全部綠色投資中,政府出資占比約為10%至15%,社會資本比重將占到85%至90%。在目前價格體系無法完全反映綠色項目正外部性的情況下,如何吸引社會資金配置到綠色產業,是政策面臨的一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