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下午,中央財經大學氣候與能源金融研究中心發布了“2014中國氣候融資報告”,這是該中心連續第四年發布類似報告。
2014年11月12日,中美共同發布《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聲明宣布,美國計劃于2025年實現在2005年基礎上
減排26%-28%的全經濟范圍減排目標并將努力減排28%;中國計劃2030年左右二氧化
碳排放達到峰值且將努力早日達峰,并計劃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
中美的聯合聲明,是全球氣候談判陷入僵局后的破局之舉,意義深遠。對中國來說,快速發展30多年,環境已不堪重負。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在報告發布會上稱,“天時、地利、人和,均已具備。”全球氣候融資或將迎來轉折點,中國的氣候融資也將進入快速增長期。
具體到中國而言,要如期達成承諾,僅僅依靠公共領域投資遠遠不足,如何創造投資機會,激起私人領域的投資熱情,將是中國實現承諾的關鍵。圍繞這個話題,《財經》記者專訪了“2014中國氣候融資報告”主要執筆人、中央財經大學氣候與能源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