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全球光伏
市場不斷擴大,東南亞地區的光伏產業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根據美國智庫全球能源監測組織的統計數據,截至2023年底,東南亞國家光伏累計裝機總規模為18.7吉瓦。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的分析,2024年東南亞光伏裝機規模最大的5個國家(越南、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與新加坡)的新增裝機容量將超過6吉瓦,是2023年的近3倍,顯示出巨大的市場潛力。
光伏裝機容量不斷擴大
東南亞地區在發展光伏產業方面具有優越的自然條件。地區國家多處于熱帶,全年日照時間較長,太陽能資源豐富。近年來,地區多國光伏裝機容量和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越南是近10年來東南亞地區光伏裝機容量增幅最大的國家,也是地區最大的光伏市場。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的數據,越南的光伏裝機容量從2014年5兆瓦大幅上升至2023年1.7萬兆瓦;發電量也從5吉瓦時增至約2.77萬吉瓦時。
位于泰國東北部烏汶府的詩琳通大壩綜合浮體光伏項目,由中泰雙方聯合承建。自2021年投入運營以來,每年可減少約4.7萬噸溫室氣體排放。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的數據顯示,泰國的光伏裝機容量從2014年的1299兆瓦增長至2023年3181兆瓦;發電量也從10年前的1925吉瓦時上升至近5000吉瓦時。
2024年9月,馬來西亞最大漂浮+地面光伏融合項目正式投入運營,總裝機容量100兆瓦,由35兆瓦漂浮式光伏電站和65兆瓦地面電站組成,預計年發電量可抵消20多萬噸
碳排放。馬來西亞光伏產業裝機容量從2014年的205兆瓦增至2023年的1933兆瓦,發電量增長至460吉瓦時。
印度尼西亞基礎服務改革研究所去年10月發布的《2025年印度尼西亞太陽能展望》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8月,該國光伏裝機量達到717.71兆瓦,另有共16.92吉瓦的項目正在籌備中,預計到2050年,將新增350吉瓦至550吉瓦的光伏裝機容量。印尼氣候變化與能源特使哈希姆表示,印尼將在未來15年推進100吉瓦的能源項目,其中75吉瓦是可再生能源項目,包括太陽能、水能、地熱能和核能。
根據國際能源署去年10月發布的《2024年東南亞能源展望》,隨著光伏組件成本的下降,東南亞地區光伏產能增加值將大幅度提高,在既定
政策情景下,預計將從2023年的每年約2吉瓦增加到2035年的每年約15吉瓦。新加坡能源市場管理局對外關系部負責人喬納森表示,東盟可再生能源潛力巨大,可以成為可再生能源部署、創新和投資的新中心。
各國政府積極支持產業發展
東盟設定了2025年將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占比提升至23%的目標,并計劃未來進一步加大可再生能源的投資力度。為實現這一目標,東盟各國出臺多項政策措施,鼓勵光伏產業發展。
2024年6月,泰國能源部制定了新版
電力發展計劃。該計劃的目標是到2037年,將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占比從2023年的20%提升至51%。目前,泰國對光伏組件進口實行零關稅,符合條件的光伏發電系統可以享受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泰國政府還計劃出臺一項針對安裝屋頂太陽能電池板的家庭新減稅計劃,到2025年有望為約9萬戶家庭提供稅收優惠。
2024年7月,越南電力集團宣布以每千瓦時671越南盾(1美元約合25520越南盾)的價格購買家庭和辦公樓屋頂太陽能板所產生的剩余電力,作為其電力供應的補充。此舉旨在鼓勵更多建筑物安裝太陽能板,助力越南政府實現到2030年50%的辦公樓和家庭使用屋頂太陽能的目標。2023年9月,越南政府批準《2021—2030年國家能源總體規劃和2050年愿景》,提出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該國能源結構中的占比達到15%至20%,到2050年達到80%至85%。
今年1月,經最新調整的馬來西亞太陽能自用計劃正式生效,以進一步加速能源轉型。此前,該計劃僅允許用戶在建筑物屋頂安裝太陽能電池板,且容量限制為建筑物最大電力需求的85%。去年12月,馬來西亞能源和自然資源部宣布調整該計劃,將太陽能電池板的容量限制取消,同時允許在私人土地上安裝地面和浮動太陽能系統。新規還擴展至農業領域。去年4月,馬來西亞推出“人民太陽能激勵計劃”,為安裝太陽能光伏板的家庭提供最多4000林吉特(1美元約合4.4林吉特)的現金補貼。該國還將太陽能租賃公司的所得稅豁免延長至2026年12月,以實現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占該國總能源結構的70%、太陽能占58%的目標。
分析認為,整體來看,東南亞地區在發展光伏產業方面有經濟增長、政策推動與國際資金支持,越南、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與新加坡是東南亞地區5個主要光伏需求國,通過推出一系列利好政策,有望帶動東南亞成為重點光伏市場之一。預計東南亞光伏市場將在未來數年內維持穩健增長,成為全球能源轉型中的重要一環。
中國企業助力地區能源轉型
在泰國曼谷西部,坐落著一所歷史悠久的綜合性院校——瑪希隆大學。從空中俯瞰,校園建筑屋頂覆蓋著一排排光伏板,配備了15兆瓦光伏+600千瓦時儲能+全配優化器的智能光儲系統,這是目前亞太地區最大的單體工商業光儲項目,是由華為向瑪希隆大學提供的解決方案,預計每年可節省電費270萬美元,減少約1.1萬噸碳排放。
華為泰國公司數字能源部門相關負責人于俊祥對本報記者表示,自公司開展數字能源業務以來,已為泰國超1000家企業提供了服務,累計安裝了6吉瓦的太陽能逆變器,發電量超60億千瓦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500萬噸。
近年來,一批中國光伏企業走進東南亞市場,為當地綠色低碳發展和能源轉型貢獻力量。在印尼,由中國電力建設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建的漂浮光伏項目于2023年11月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項目發電量占印尼新能源發電量的25%;在新加坡,由中國能源建設集團
山西省電力勘測設計院有限公司總承包建設的浮體太陽能發電廠可以滿足1.6萬套四居室組屋的用電需求,每年為當地減少約3.2萬噸碳排放……
中國能建山西院總承包建設的泰國詩琳通大壩綜合浮體光伏項目,由中國晶澳科技供應全部組件,光伏設備的主要供應商都來自中國。晶澳科技相關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泰國從產業環境和政策扶持等方面都給外國光伏企業提供了良好支持。詩琳通水電站部門負責人阿提特·普霍恩庫納表示,泰中光伏合作項目在減少大量碳排放的同時,助力泰國減少對高污染火力發電的依賴,更好實現
碳中和目標。
去年12月,老撾最大單體容量清潔能源項目——中廣核老撾北部互聯互通清潔能源基地(一期)1000兆瓦光伏項目在老撾北部烏多姆賽省開工。項目建成投產后,預計年上網電量約17億千瓦時,
減排二氧化碳140萬噸、二氧化硫270噸、氮氧化合物302噸、煙塵54噸,節約淡水204萬立方米,大幅提高當地電力生產能力,優化當地能源結構。老撾能礦部副部長占薩溫·本勇表示,老撾北部互聯互通清潔能源基地項目是老中電力互聯互通500千伏線路的重要支撐電源,也是中國和老撾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的重要合作項目,有助于促進區域電力互聯互通、推動當地經濟發展、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培養清潔能源人才、減少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