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記者從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了解到,
寧夏扎實推動大氣污染源頭治理、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持續改善環境空氣質量,截至2024年,寧夏連續7年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
2015年冬季,銀川市首次出現的連續霧霾天氣給很多人留下深刻印象。“這些年來,寧夏跳出一時一域,從國家戰略全局、全國生態體系建設、黃河流域協同治理的角度看待自身定位和發展,在全面治理環境
問題上先行先試,推動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自治區生態環境廳負責人說。
據介紹,寧夏通過推進產業能源結構調整優化、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推進氮氧化物和VOCs
減排,實現了對大氣污染源頭治理、綜合治理、系統治理。其中,堅持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發展,完成整改違規在建“兩高”項目22個、違規存量“兩高”項目16個。依法依規淘汰落后和化解過剩產能42.6萬噸,騰退能耗10.3萬噸標準煤,大力推進綠色體系建設,支持能源轉型。推動寧夏全區火電、燃煤自備電廠全面穩定實現超低排放,持續全行業推進
鋼鐵、
水泥等重點行業和65蒸噸/小時及以上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并隨之制定地方燃煤電廠、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使管理標準與治理水平相匹配、相適應。 深
化工業源、燃煤源、移動源和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實施石油煉制、石油化工、現代煤化工、包裝印刷等重點行業VOCs“一企一策”治理,推進燃煤鍋爐淘汰和“煤改電”“煤改氣”,全面推進燃氣鍋爐低氮燃燒改造,加快推進老舊車輛淘汰。
通過不懈努力,藍天更多了,生態“顏值”更靚了,環境“氣質”更好了,寧夏的宜人氣候和宜居環境吸引了全國各地游客慕名而來。據統計,全區地級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連續10年保持80%以上,成為全國第一個新能源發電出力超過用電負荷的省級電網,累計完成大氣減排項目350個,實現氮氧化物減排1.95萬噸、揮發性有機物減排0.75萬噸,提前2年完成國家下達的“十四五”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總量減排任務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