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
內蒙古建成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是立足全國發展大局確立的戰略定位,也是內蒙古必須自覺擔負起的重大責任。近年來,內蒙古牢記“國之大者”,始終把生態環境保護挺在前頭,生態安全屏障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2025年,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將“以治沙和節水為牽引,全力推動生態安全屏障建設”作為要重點做好的11個方面工作之一,進一步明確了推動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的方向和路徑。
鼓足干勁、接續奮戰。各相關部門已經積極行動起來,提前謀劃、穩步推進,切實把任務清單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成績單,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以治沙為先 奮力奪取“三北”工程攻堅戰新勝利
2月7日,春節假期剛過,全區林業和草原工作會議通報了2024年內蒙古防沙治沙面積居全國首位的喜訊,部署了2025年生態建設任務,傳遞出咬定青山不放松,一鼓作氣、一往無前奮力奪取“三北”工程攻堅戰新勝利的堅定信心。
“防沙治沙不僅要求快,更要求好。2025年我們要著力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示范性工程?!弊灾螀^林業和草原局局長王肇晟在會議上說。
在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區,計劃完成防沙治沙1058萬畝,重點推動黃河“幾字彎”沿岸實現防沙鎖邊林帶全線貫通,推進毛烏素沙地省際交界區域裸露沙地全部殲滅。在科爾沁和渾善達克沙地殲滅戰區,計劃完成防沙治沙841萬畝,大力推廣“以路治沙”模式,建設穿沙公路2500公里以上,帶動治沙360公里以上;繼續推進三峽集團渾善達克沙地南緣治理項目,打造央地合作新典范;拓展實施“滅黃”行動,推動5個旗縣實現流動沙地全部殲滅。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區,計劃完成防沙治沙95萬畝,實現巴丹
吉林、騰格里沙漠鎖邊林草帶“合龍”,阻止兩大沙漠“握手”。
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
化工程將光伏發電與生態治理有機結合,是內蒙古打造的綠富同興新模式。2024年,一體化工程治理沙化土地238萬畝、配套新能源裝機2727萬千瓦,“光伏長城”初具規模?!?025年,一體化工程計劃治理沙化土地140萬畝以上,配建新能源裝機1500萬千瓦。目前,已經把年度任務分解下達到了各盟市,并指導督促各盟市制定年度實施方案,及早完成各項準備工作,確?;瘍黾葱袆?、開春即開工?!弊灾螀^林草局相關負責人說。
以節水為要 不斷提升水資源支撐保障能力
深入實施節水行動,不僅是下一步全力推動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的關鍵內容之一,也是破解內蒙古當前水資源瓶頸制約的重要舉措。
不等不靠,迅速行動。自治區水文水資源中心節水促進處副處長王俊介紹,自治區水利廳已經會同農牧廳、工信廳等相關部門研究制定了《內蒙古自治區節水行動實施方案》,方案圍繞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突出抓好農業節水、加快推進工業節水、促進城鄉節約用水等8個方面分類提出27條具體舉措,通過加強用水總量指標管控、分行業確定節水指標、分盟市確定節水目標、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推動城鄉用水累進加價制度、發揮水資源稅杠桿調節作用等關鍵環節的硬約束,倒逼全區域、全行業節水,不斷提升自治區水資源支撐保障能力。
根據實施方案要求,2025年全區用水總量將控制在196.3億立方米以內,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較2020年下降12%以上。
內蒙古是我國13個糧食主產區之一,農業用水比例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近10個百分點,節水潛力巨大。開年,自治區農牧廳聯合自治區水利廳印發《內蒙古自治區“農業節水提升年”行動方案》,提出進一步深入實施農業節水行動,2025年將新建高效節水灌溉工程200萬畝以上,實施管灌改滴灌改造提升工程面積150萬畝,新增水肥一體化面積271萬畝,年新增節水能力2.7億立方米,全面推進全區農業用水方式向節約集約轉變。
春節期間,大唐呼和浩特鋁電公司開足馬力促生產,沖刺新年開門紅。就在1月初,企業燃煤自備電廠可再生能源替代360兆瓦光伏項目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成功實現“煤電鋁”向“綠電鋁”轉型,預計每年可節約標煤17萬噸,減少
碳排放量47萬噸。
生態環境
問題歸根結底是發展方式問題?!墩ぷ鲌蟾妗诽岢觥敖y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促進節能降碳綠色發展”,正是要從源頭上降低污染物排放,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下一步,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將聚焦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繼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強化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守護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內蒙古。”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副廳長王一嶺說。2025年,內蒙古將聚焦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重點行業,以細顆粒物控制為主線,大力推進多污染物協同
減排。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基本完成黃河干流、重要支流入河排污口整治。實施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加強重點建設用地準入管理,統籌協調推進生活垃圾、污水和村容村貌提升等農村環境整治行動。
作為節能降碳的重點領域,工業綠色低碳轉型仍是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區工信系統將從四個方面發力,一是推動兩個“雙控”轉變提速提效,組織開展工業領域公益性碳排放診斷評估,構建符合內蒙古工業發展實際的碳排放管理、企業碳效評價體系,加強工業碳排放分析、監控、預警、評價管理。二是加大工業節能節水攻堅力度,對標能耗標桿水平和水效先進值,推動工業節能節水技術改造全覆蓋,深入實施工業節水行動,今后新建工業項目水效不得低于國家行業用水先進值。三是優化綠色制造和服務體系,在重點工業行業普遍開展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創建,推動更多綠色工廠、綠色園區上升為國家級。四是提升工業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水平,持續推動冶煉渣、化工廢渣等傳統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重點推進鄂爾多斯粉煤灰提取氧化鋁綜合利用基地建設,大力培育一批工業固廢及再生資源綜合利用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