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開建設美麗廣州打造美麗中國城市樣板的序幕;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環境質量穩步提升;積極推動生態環境保護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全力保障人民群眾合理合法的生態權益……
記者了解到,2024年,廣東省廣州市生態環境局海珠分局(以下簡稱海珠分局)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各項工作圓滿收官,通過著力辦好四件要事實事,努力在廣州打造美麗中國城市樣板工作中貢獻海珠力量。
實干譜新篇,守護美麗海珠“好底色”
立足資源稟賦,在建設美麗廣州打造美麗中國城市樣板中創先爭優。海珠分局協助承辦廣州市首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發布活動,創建海珠湖、石榴崗河上榜和土華涌等美麗河湖優秀案例3個;打造“無廢細胞”119個,提前半年完成“無廢細胞”示范點建設。會同區林業和濕地管理局深度謀劃,籌備環海珠濕地美麗示范圈投融資項目。
聚焦環境質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通過開展空氣質量抽查督導、鞏固揮發性有機物整治成效、狠抓氮氧化物管控治理、開展餐飲企業油煙監控等工作,推動空氣質量各項指標達到市下達“提升目標”,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29天,同比提升1.4%,PM2.5、PM10、二氧化氮、臭氧等4項主要污染物分別同比下降8%、11.1%、6.5%、4.2%。統籌推進水環境保護工作,東朗斷面平均水質達到III類,優于考核目標一個類別;全區74條河涌中,達到及優于Ⅳ類水質的河涌占比達97%。督促落實“區級—街道—業主”三級巡查聯控機制,指導污染地塊修復工程落實治污措施,嚴格落實污染土壤轉移聯單制度,為土壤管理上緊“安全鏈”。全區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服務促發展,激發美麗海珠“新動力”
優化監督管理,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海珠分局應用“雙隨機”和環境信用評價制度,提高執法“精確度”;應用VOCs走航監測、無人機抽查、在線監控監測等“非現場”監管方式降低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對4宗違法案件適用“觀察期”制度、8宗情節輕微的違法案件免予處罰。優化城中村改造項目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全流程服務機制,創新“規劃拐點連線法”,推動采樣與拆卸并行,試點前置監測質量監督,科學合規縮短土調流程、節約成本,相關案例獲省生態環境廳調研。
以民生福祉為根本,海珠分局全力保障人民群眾合理合法的生態權益。強化污水處理、土壤修復、固體廢物等重點領域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幫扶企業整改
問題307宗,筑牢生態環境安全底線。統籌相關職能部門、街道妥善化解生態環境矛盾糾紛,每月編制《海珠區生態環境信訪投訴工作情況通報》,梳理重復投訴信訪件,提出處理意見和意見,及時妥善調處生態環境糾紛。
奮力新作為,譜寫美麗海珠“新篇章”
海珠分局組織制定《廣州市海珠區推進落實廣州市打造美麗中國城市樣板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大力推進綠美海珠生態建設,提出到2035年的美麗海珠建設目標。依托其江、涌、湖、園、林為特色的江島生態資源優勢,對標國際一流灣區生態環境品質,謀劃環海珠濕地價值圈美麗單元,建設“環境秀美、生活低碳、經濟綠色、制度創新、文化繁榮、公眾幸?!钡拿利惡V?。
按照《工作方案》,海珠區將塑造“擁江攬園、河網交織”的自然山水格局,打造“一環一心、多廊多點”的藍綠生態空間格局網絡。這其中,海珠濕地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不僅擁有超高的“顏值”,更具備重要的生態價值。海珠區將積極探索綠色發展路徑,重點打造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廣州塔數字文旅區、環中大科技創新區、海珠新活力文旅融合圈,石溪至瀝滘新興產業聚集區、環海珠濕地價值圈,以綠色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逐步建成有活力有魅力有競爭力的數字生態城,實現生態價值向經濟價值轉化。
海珠區在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過程中,不僅注重生態保護,還注重全域范圍內的生態文明建設。打造具有海珠特色的“大環島+小環島”(大環島:為海珠區環島徑,小環島:包括歷史人文環、現代都市環、濕地生態環)的碧道網絡建設,通過一體推進碧道、綠道、生態廊道建設,營造推窗見綠、行路成蔭的綠美空間。
據介紹,海珠區將繼續以建設美麗廣州、打造美麗中國城市樣板為引領,完善生態環境保護責任體系和協同治理體系,努力實現海珠區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目標完美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