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產業園區綠色低碳發展 關鍵在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

2025-2-6 16:57 來源: 中國經濟網 |作者: 魏良益

  產業園區是促進、規劃和管理產業發展的有效手段和重要載體,是我國綠色低碳發展的主戰場,涉及經濟社會、產業發展和科技進步等各方面。產業園區綠色低碳發展的關鍵是營造有效的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

  我國產業園區綠色低碳發展機制建設取得階段性成就

  四十年來,我國產業園區建設為綠色低碳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發展機制。一是產業園區基礎設施綠色低碳建設機制基本形成。通過采用供變電力設施改造、集中供熱、熱電聯產、污水集中收治、中水回收利用、固廢集中處理、清潔能源替代等措施,通過園區綠色基礎設施建設來解決環境污染和“三廢”排放問題。二是產業園區招商引資發展機制基本形成。注重招引和培育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入園,延伸產業生態鏈條,形成“區中園、園中園”,促進產業集群發展,降低物流成本,提升資源使用和循環利用效率。三是產業園區綠色低碳企業準入機制基本形成。將項目節能審查、環境影響評價作為企業項目立項入園的前置許可,把項目的產業政策符合性審查作為項目是否立項的首要條件,嚴把行業、項目準入關,增加綠色低碳企業數量,改造或關停高污染、高能耗企業,調整產業布局,提高企業入園門檻,促進園區綠色低碳發展。

  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對產業園區發展提出了新要求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新質生產力就是綠色生產力,產業園區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載體,發展新質生產力對產業園區綠色低碳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全面轉型新機制。《加快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工作方案》明確提出,“十五五”時期,將碳排放強度降低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約束性指標。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全面轉型,對產業園區綠色低碳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要求,以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為引領,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可以說,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對產業園區綠色低碳發展提出了的新要求。

  產業園區綠色低碳發展需要健全七大機制

  近年來,受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影響,我國實體經濟發展增速放緩,產業園區發展遇到一些困難。如何盤活產業園區存量資產,激發產業園區發展活力,促進產業園區可持續發展,必須從產業園區發展的體制機制健全和創新上下功夫。需要在產業園區發展過程中已形成的相對成熟的機制基礎上,以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要求為指引,從園區發展定位決策機制、產業轉型升級機制、企業準入退出機制、治理能力提升機制、發展激勵約束機制、內外聯動發展機制、政策協同機制等七大方面,健全產業園區綠色低碳發展機制。

  一、優化產業園區發展規劃,健全產業園區發展定位決策機制

  多年來,中央和地方政府將產業園區化作為產業集群集聚發展的重要抓手,設立專門管理機構(園區管理委員會)加強園區管理和運營,出臺各項政策加以扶持,產業園區化成為我國產業發展的主流形態。實際運營中,產業園區發展規劃存在定位不清、同質化嚴重等現象,僅僅做到了企業物理空間集中;產業園區產業優勢不突出、核心競爭力不強,產業集群集聚經濟效應不突出。當前,隨著產業園區資源和政策優勢日益弱化,產業園區間的競爭更加激烈,產業園區的運營管理和發展面臨諸多挑戰,產業園區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成為必須思考和面對的問題。“十五五”即將到來,以產業園區“十五五”發展規劃編制為抓手,以各個產業園區發展定位決策為著力點,強化頂層設計,系統謀劃,為各地方、各層級產業園區發展奠定基礎。建立“國家-省(市、區)-市(州)-縣(區)”四級(個別地區可延伸至“鎮鄉”五級)產業園區發展規劃編制與審定機制。上級政府主管部門對下級地方政府所轄產業園區發展規劃編制給予指導,下級地方政府所轄產業園區發展規劃編制以上級地方政府所轄產業園區規劃為依據。做到全國產業園區發展“同坐一桌席、各炒一盤菜”,避免同質化競爭、資源浪費。

  二、優化產業園區循環化改造,健全產業園區產業轉型升級機制

  盡快探索建立“新園區建設-老園區改造-企業技改”的園區產業轉型升級機制,促進產業園區綠色低碳發展。一是優化全國范圍內產業園區的空間布局,以發展戰略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為重點,將產業綠色低碳、循環鏈接作為重要考量,堅持新發展理念,規劃、布局和建設新園區,提升綠色產業園區占比。二是加快現有產業園區循環化改造,實現園區的能源、水、土地等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二氧化碳、固體廢物、廢水、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三是狠抓園區內耗能企業環保技改、智改數轉,推動園區節能降碳、污染集中治理、資源綜合利用。

  三、優化產業園區招商政策,健全產業園區企業準入退出機制

  多年來,各級地方政府將產業園區招商引資作為發展經濟的重要抓手,綜合采用土地、稅費、落戶等方面的支持措施招引企業落戶園區。應當說,在產業園區發展初期,招商引資工作是比較困難的,各園區間的競爭也是比較激烈的。企業往往同時與多個園區洽談,選擇優惠政策最多、補貼額最大的園區落戶;另一方面,產業園區為了爭奪優質企業,也競相給出各種優惠條件吸引企業。這些招商政策的實施,確實幫助產業園區達成了短期發展目標,但也留下了發展隱患。當前,應針對老產業園區新引進的企業(項目)或新建設園區引進企業(項目),在招商引資前置條件中,將綠色低碳發展作為約束性條款細化為定量指標進行明示,完善企業退出機制,改變“只進不出”的舊機制。

  四、優化產業園區管理模式,健全產業園區治理能力提升機制

  當前,產業園區主要管理模式主要分為三類。一類是地方政府設立園區管委會作為政府派出機構,對園區實行一定的經濟管理權限,主要職能包括行政、經濟、社會事務以及開發規劃、管理、招商引資、企業服務等,與工商、稅務等派出機構共同形成園區特定職權,機構精簡、程序簡化。第二類是將政府行政管理與園區管委會經濟管理權限合二為一,按照一級行政區劃來管理園區。第三類是將決策支持、開發建設、運營管理、招商引資、產業發展、基礎建設等職責采取管運分離、管委會+平臺+運行公司、黨工委+、去行政化等多元化管理模式。多元化管理模式是符合市場規律要求的新型管理模式,需要以互聯網、數字技術為支撐,通過對園區進行數字化改造,建設數字化、智慧型產業園區。當前,需要從健全園區發展決策機制、園區運行管理機制、園區企業服務機制、園區治理信息反饋機制等方面入手,提升園區治理能力。

  五、優化產業園區考評制度,健全產業園區發展激勵約束機制

  將“碳排放雙控”作為產業園區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指標進行考評。引導產業園區降低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總量和單位GDP的碳排放強度,通過建立碳排放總量和強度的控制體系,注重碳排放的控制。鼓勵低碳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推動經濟社會的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健全清潔能源在產業園區碳排放雙控制度中的“豁免”機制。建立“碳排放雙控”達標產業園區碳排放交易市場交易費用減免及綠色通道機制。建立“碳排放雙控”達標產業園區碳稅減免綠色通道機制。建立“碳排放雙控”達標產業園區綠色信貸利率優惠綠色通道機制。建立“碳排放雙控”達標產業園區向上晉級綠色通道機制。

  六、優化產業園區空間布局,健全產業園區內外聯動發展機制

  依據我國經濟社會綠色低碳全面轉型發展的新要求,以及全國各地產業發展基礎、科技資源稟賦,圍繞戰略新型產業、未來產業發展改造轉型一批產業園區或規劃建設一批新的產業園區。新產業園區建設需要與全國重大生產力布局、現代產業集群構建、都市圈與城市群建設等規劃相銜接,同時還需要與全國國土資源空間規劃相銜接。通過產業園區改造轉型或新建產業園區,完成對我國重點產業園區空間布局的系統優化。堅持把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完善優勢產業鏈作為產業園區發展的重要路徑,強化對關聯產業的吸引力、集聚和輻射帶動力,提高產業協作配套水平,推進各優勢產業和企業配套發展、互補發展、錯位發展,形成相互關聯、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發展新格局。把產業園區作為區域經濟發放合作的重要平臺,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主動承接區域內外產業轉移,探索跨區域、園區的建設機制和管理機制,形成產業園區內外聯動發展新機制。

  七、優化產業園區發展動能,健全產業園區發展政策協同機制

  以產業園區為平臺,圍繞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等領域布局前瞻性、戰略性、顛覆性科技攻關項目,健全企業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產業園區等力量建立市場化運行的綠色技術創新機制,健全支持綠色技術成果轉化應用機制,推動產業園區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制度創新,促進產業園區向集約、高效、內涵式高質量發展轉型,加快形成產業園區發展的新動能。建立健全促進產業園區綠色低碳發展的科技、產業、財稅、金融等政策協同機制,瞄準目前政策出臺會簽機制存在的不足,從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高度上,重構產業園區綠色低碳發展動能培育和形成的各項政策,從政策目標、政策動員實施、政策績效評價等角度健全產業園區發展的政策協同機制。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