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來,
云南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的發展道路,推動全省生態文明建設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在努力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上取得了新進展。
牢記囑托,云南努力爭當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絕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只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鍥而不舍,久久為功,就一定能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他同時強調:“云南生態地位重要,有自己的優勢,關鍵是要履行好保護的職責”。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指明了云南既有當排頭兵的基礎,也有當排頭兵的優勢,關鍵在于處理好發展和保護的關系,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馳而不息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在筑牢西南生態安全屏障、全面改善環境質量、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動碳達峰
碳中和等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真抓實干,云南努力爭當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取得新成效。近年來,我省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效。一是國土空間進一步優化,綠色發展質效全面提升。科學劃定并啟用“三區三線”,確立全省“五區四帶、三屏兩帶六廊多點、一圈一群兩翼一帶”總體空間格局,構建全省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九大高原湖泊“兩線”“三區”落地實施;堅決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和新興產業培育壯大。二是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明顯,生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開展大氣污染治理攻堅,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常年穩定在98%以上,居全國前列;開展滇池入河(湖)排污口“查、測、溯、治、管”專項工作和九湖流域污水處理廠穩定運行達標排放百日行動,九大高原湖泊水質穩中向好;土壤環境持續改善,固體和危險廢物污染風險管控處置水平穩步提升。三是生物多樣性保護走在全國前列,西南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成功舉辦COP15會議和城市生物多樣性國際
論壇等,收獲“昆明宣言”“昆蒙框架”等重大成果,亞洲象“北上南歸”事件引發關注,大美云南驚艷全球;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各類自然保護地333處;建成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四是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扎實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突破。構建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四梁八柱”,完成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條例、云南省生態環境保護條例修訂,制定全面推進美麗云南建設的實施意見,累計完成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任務170余項,明確我省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20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9個;出臺“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目標績效管理辦法,全面壓實各級黨委、政府和排污企業(單位)責任。
扛牢責任,努力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教學、研究、決策咨詢、獻策的排頭兵。一是努力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教學的排頭兵。抓好思想引領,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組織學員深入學習,確保學員精準掌握、深刻理解、學用貫通;積極踐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優化教學專題,從指導思想、建設目標、重點任務、組織保障等方面,明確教學設計、指引教學方向、落實教學重點;打造教學品牌,省委黨校加強與地方黨委、政府和企業的合作,共同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教學品牌建設新路徑。二是努力爭當生態文明建設研究的排頭兵。培優研究團隊,通過省級創新團隊、省委黨校名師工作室等平臺,提高教師團隊專業素養和研究能力;加強理論建設,省委黨校成功申請到一批與生態文明建設相關的云南省哲社課題、省級黨群課題、省級人才支持計劃課題等,形成了一批高質量的學術專著、理論宣傳文章和學術論文等成果。三是努力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決策咨詢的排頭兵。鞏固好已有的決策咨詢成果,聚焦努力爭當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排頭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排頭兵、生物多樣性保護排頭兵等內容,積極爭當我省生態文明建設決策咨詢排頭兵。四是聚焦當前熱點、難點
問題,扛牢獻策責任。聚焦云南邊境地區生態安全、西南跨境生態安全、防治外來物種入侵、高黎貢山生態修復與保護等熱點難點問題進行研究,為我國的生態安全尤其是沿邊地區生態安全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