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屆亞冬會專門設計了“翠影紫夢”色彩系統,“興安綠”就是主題色系之一,以東北大小興安嶺廣袤林地蔥郁的綠色,展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美好愿景。“綠色亞冬”將成為本屆賽事的一大特色,“自然綠”繪就底色、“創新綠”驅動發展、“低碳綠”守護未來,讓我們就一起開啟“綠色亞冬”之旅。
創新設計 在大自然中奏響亞冬樂章
第九屆亞冬會冰上比賽項目將在哈爾濱市舉行,雪上比賽項目在亞布力賽區,亞雪公路就是連接這兩大賽區的主要
交通道路。為迎接本屆亞冬會,當地也是進行了特別設計——這里的公路“會唱歌”,一起來體驗↓
“創新綠”:科技驅動冰雪經濟綠色發展
哈爾濱冰雪大世界是本屆亞冬會開幕式的分會場。今年,多項高校的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來到了這里,為亞冬助力、為冰雪經濟的綠色發展注入新的動能。接下來我們就到冰雪大世界一起去發現“創新綠”。
天然植物彩色冰雕首次亮相
當植物和冰雪通過科技碰撞在一起,將會帶來什么?在冰雪大世界哈爾濱師范大學冰雪創意設計研學實踐基地有了新的發現。
哈爾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張鑫:天然植物彩色冰是首次拿出實驗室來應用它,可以看到它的波段非常柔和,因為提取的都是純植物的天然色素,你看它完全不掉色。這是傳統用丙烯顏料凍制的冰塊,我們可以看到它的掉色還是非常嚴重的。
據介紹,目前國際上使用彩色冰雪雕的國家非常少,即使有,也均使用工業色素,易掉色而且不環保。哈爾濱師范大學與東北林業大學團隊聯合研發出了植物彩色冰,為冰雕藝術帶來了煥然一新的視覺體驗。
東北林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陳文帥:這是我們從蝶豆花中提取的色素制成的藍色的冰,紫色的是我們從玫瑰花中提取的。當然我們還可以從包括一些茶葉里面,從一些樹木的葉子里面得到茶色的、綠色的冰,我們通過調控色素在水中的比例,實現了彩冰顏色多元化的這樣一個呈現效果。
多次研發設計 讓彩冰色彩更均勻更環保
色素溶入水中凍成冰,不就是彩冰嗎?而實際上并沒有這么簡單。專家告訴我們,在植物色素溶水凍成冰,尤其是大尺寸的彩冰制作過程中,很容易出現色素分子在冰中分布不均勻,導致顏色深淺不一的情況。為了解決這個
問題,科研團隊進行了很多的嘗試和實驗設計。
東北林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陳文帥:我們加入一些環境友好型的、植物級的分子,幫助這些色素在冰中非常好地分散,才達到目前我們這種效果。整個過程體系是綠色的、可持續的,這是我們一個最核心的理念,我們開發的這些試劑是環境友好的,當春暖花開的時候冰融化掉,它會變成營養物質沉積到土壤里,滋生花草的生長。
“型冰機”研發成功 效率提升數十倍
科技不僅有“色彩”,還有“溫度”。受限于季節氣候條件,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冰景觀的建造工期只有15天到20天,從松花江采出的不規則“毛冰”,單塊重量就有500~800公斤,如何把它們高效地切割成符合使用標準的“冰砌塊”,成為一大挑戰。往年都得靠切冰師傅們在零下二三十攝氏度“揮汗如雨”,而現在,他們有了新的“幫手”。
在冰雪大世界的夢幻冰雪館有這樣的一個實驗室,在這里我國首臺自動化的切冰設備已經完成了技術驗證,并且在今年投入了試運行。
哈爾濱工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任秉銀:這么多年來建冰雕設施用的冰一直都是人工在切,使用手工鋸,切割質量切割效率都難以保證。在這種情況下,對智能自動化生產標準冰砌塊的需求十分迫切。
經過持續攻關,哈爾濱工業大學研究團隊于2024年5月成功研制出“型冰機”的原理樣機,在這間零下20攝氏度的實驗室里上演了“冰與鐵”的較量。傳統切冰就像用菜刀雕玉,全憑老師傅的技術。而這臺“大家伙”,有人工智能視覺識別實時監測,還有多傳感器的數據融合,能確保切出的每一塊冰尺寸精準。
不僅切得好,而且切得快,從前3個人10—15分鐘的工作量,現在只需1分鐘,效率提升了幾十倍。
第九屆亞冬會開幕在即,承載各項賽事的場館已全部準備就緒,部分場館更是已經提前迎來了激烈比拼。“綠”,也正是本屆亞冬會場館的鮮明特色。
升級改造 老場館煥新顏
本屆亞冬會冰雪項目全部采用已有場館和設施改造升級而成,而且有的場館已經不是第一次承擔亞冬會了。
比如速度滑冰館已經有30年的歷史了,在1996年第三屆亞冬會的時候,這里就曾經舉辦過速度滑冰比賽項目,在此次亞冬會上將會決出14枚金牌,也將是產生金牌數量最多的一個場館。
節能環保綠色低碳 簡約但不簡單
“利舊”是本屆亞冬會場館的一大亮點,改造升級以“節能環保、綠色低碳”作為核心原則,簡約但不簡單,在保溫、照明、制冷等各個方面都大量投入新技術、新材料和新設計。
比如速滑館原屋面長100多米、寬20多米的
玻璃采光帶經過多年使用,保溫效果已大不如前,主辦方將屋面大面積改裝成保溫的新型鋁鎂錳材質,玻璃采光帶面積縮減到400多平方米,既保證一定的自然采光,也更好起到保溫節能的效果。
綠色能源支撐賽事 智能科技助力綠色運營
本屆亞冬會,取代以往的燃油澆冰車,環保、節能又高效的新型電動澆冰車投入使用,在場館里穿梭忙碌著;數字傳感技術的應用,能精準控制場館能耗,通過智能化管理,優化能源分配。場館供暖采取綠色能源,賽時場館的綠電供應也助力進一步降低
碳排放足跡。
第九屆亞冬會執委會環保專班負責人 劉慶輝:我們改變過去燃煤、燃氣傳統能源供電方式,立足我們
黑龍江省本身豐富的風力等自然資源,全面開發使用綠色清潔能源,本地的這些發電企業產生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將源源不斷地輸入我們的各個場館,全面滿足我們賽時各個場館的用電需求,在亞冬會史上是首次實現綠電100%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