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鋼壓延加工行業,我們給出的降碳建議是高爐沖渣水換熱供暖方案,將原沖渣水換熱站進行改造,提取高爐沖渣水余熱供暖使用,降低供暖造成的
碳排放。”
近期,正在試運行的秦皇島
碳足跡公共服務平臺(下文簡稱平臺)牛刀小試,對秦皇島76家高耗能企業進行“
碳盤查”,并針對不同行業給出降碳
減排建議方案。
平臺由秦皇島國資委監管企業研發搭建,計劃于2025年正式上線。通過數據采集和智能分析,平臺能全面、精確地計算出企業的碳排放和產品的碳足跡,協助企業設定科學合理的
碳減排目標,幫助企業制定減排策略。
試運營階段,平臺對秦皇島市2023年綜合能源消費量5000噸標準煤以上的76家企業的碳排放情況進行調研,共涉及35個行業。經過精密測算和分析,平臺確定這些企業中二氧化碳排放最高的為鋼壓延加工行業,其次是熱電聯產行業,再次是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
根據調研結果,平臺對不同行業提出引導性建議,如鋼壓延加工業的高爐沖渣水換熱供暖方案,熱電聯產行業的機組功熱汽輪機改造方案等。
經過平臺的計算和分析,企業能精準識別生產運營中的碳排放源,進而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和資源消耗成本,實現綠色供應鏈管理。
平臺正式上線后,還將為企業提供與碳足跡核算和
碳標簽認證相關的技術服務,包括產品生命周期評估、溫室氣體排放計量等。“這對出口型企業非常重要。”平臺工作人員介紹,2023年5月歐盟CBAM(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正式生效,同年10月1日進入過渡期。對CBMA涉及的行業產品,按照要求需繳納相應額度的稅費,即“碳關稅”,如
鋼鐵要繳納約47%的稅,
水泥要繳納約17%的稅。這對出口企業的產品
碳強度提出更高要求。
秦皇島市這76家高耗能企業中,涉及出口的共22家。CBAM正式實施日期為2026年1月1日,這22家企業在這個窗口期,可充分利用平臺降低產品的碳排放強度,提前做好應對準備。據平臺計算,大約能為22家企業節約5%至20%左右的碳關稅成本,企業可避免因碳壁壘而遭受經濟損失,提高產品在國際
市場上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