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態環境部等十一部門聯合印發《美麗城市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建設新時代美麗城市。美麗城市是指符合綠色低碳、環境優美、生態宜居、安全健康、 智慧高效建設目標要求,聚焦城市生態環境重點領域和突出
問題, 探索以城市為載體的美麗中國建設實踐路徑的城市。
《實施方案》明確,到2027年,城市生產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成效明顯,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城區環境明顯改善、生態宜居更加凸顯、治理效能有效提升,推動50個左右美麗城市建設取得標志性成果,成為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示范標桿。到2035年,城市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廣泛形成,生態環境實現根本好轉,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顯著提升,形成智慧高效、多元共治的城市生態環境治理體系,美麗城市建設實現全覆蓋。
“綠色低碳”為重中之重
這份方案特別凸顯了“綠色低碳”對于美麗城市建設的重要意義。
在主要任務中,“提升城市綠色低碳發展水平”為第一項。《實施方案》指出,完善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優化城市內部空間結構,促進生態空間與生產生活空間銜接融合。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和綠色服務業,不斷提升綠色生產力發展水平,積極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推動城鄉結合部、城郊工業園區綠色低碳發展,完善產業園區環境基礎設施。加快城市
交通運輸與能源體系融合發展,推動交通基礎設施綠色低碳改造,推廣
節能低碳交通運輸工具,推進城市貨運配送綠色低碳、集約高效發展,深入實施城市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戰略,加強城市慢行交通系統建設,鼓勵引導綠色出行。嚴格執行建筑節能降碳強制性標準,提升新建建筑中星級綠色建筑比例,加快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積極推廣使用綠色環保廣告材料。深化國家低碳城市試點。
何為“美麗”,包含哪些衡量指標?《實施方案》從綠色低碳、環境優美、生態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5個維度,形成18項目標要求。
其中,要滿足“綠色生產”的要求,需要某個城市的
碳排放量管理優于全國或全省平均水平,有明確的碳排放量管控目標并得到有效落實,能耗強度處于全國領先水平。參考指標有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碳
市場覆蓋行 業單位產出碳排放降低(%)。
要滿足“低碳建設”要求,需要有明確的低碳建設目標,并得到有效落實。參考指標有社區低碳能源設施覆蓋率(%)、綠色建筑面積占比(%)。計算時,考慮城區內配備充電站(樁)、換電站、分布式能源站等低碳能源設施的社區數量占社區總數的百分比,城區內綠色建筑占城區建筑總面積的比例等。
要滿足“綠色生活”的要求,需要計算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噸/人)、綠色出行比例(%),如全市年總二氧化碳排放量與全市常住人口的比值,居民使用城市軌道交通、公共 汽電車、自行車和步行等綠色出行方式的出行量占全部出行量的比例。
《實施方案》提出,引導建設各類美麗細胞。持續推動低碳、宜居、清潔、寧靜、和諧的生態社區建設。鼓勵引導各類園區、廠礦企業、學校、街道、庭院等開展豐富多彩的綠色、清潔、零碳引領行動。推進不同類型城市、產業園區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打造能源清潔化、產業綠色化、排放減量化、資源循環化的協同創新模式。
未來,將多渠道加強對美麗城市建設的資金支持。以城市為載體,探索區域性環保建設項目金融支持模式。拓展多元化投融資模式,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在美麗城市建設中發揮作用,推動各類金融機構加大美麗城市建設信貸支持力度。鼓勵開發性金融機構發揮政銀合作、中長期貸款優勢,創新融資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