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全球范圍的影響。將強化歐盟在
碳排放領域的領導權。作為第一個實施對外征收碳稅的區域組織,歐盟在國際范圍內強化了進一步的談判和簽訂國際協議的能力,搶占環境道德和法令的制高點,做遠比發動戰爭要高明的無本萬利生意。歐盟征碳稅的真正目的卻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無可厚非,歐盟正是利用這一善意的舉動來達到其實現經濟利益的目的以及其在環保領域的全球性領導權。其一,歐盟通過環保在政治上尋求對話;其二,通過這種制度歐盟在貿易方面加大新的制衡手段,并加大區內綠色技術出口能力。包括
航空器的制造技術、清潔能源產品的出口。
進出歐盟的航空旅客要面臨航空公司轉嫁運營成本的壓力。據國際航協統計,2011年,全球航空業收入預計將達到5980億美元,但利潤率僅為0.7%,同期國際油價已經比先前預計的每桶96美元增加了15%,石油價格每上漲1美元,全球航空公司就要面臨16億美元成本費用的增加。而此時,歐盟單方面開征航空碳排放稅,無異于落井下石,將使開通了歐洲航線的航空公司面臨更大的運營成本壓力。根據評級機構標準普爾估計,航空業參與排放交易體系后,到2020 年,每程來回航班成本將增加4.6—39.6歐元,以補償每噸30歐元的額外碳排費,屆時,航空公司將會把碳排放費轉嫁到旅客身上,從而影響世界旅客出行歐洲的意愿。據估算,從東京飛往倫敦的單程碳排放量超過200噸,這筆碳排放費用一旦被轉嫁到每位乘客身上,經濟艙票價就會上漲約40美元。
征收航空碳稅的影響可能會蔓延至商業貿易領域。征收航空碳稅將導致航空
運輸成本上升,一些外貿企業將不得不為此承擔更多的成本費用。歐盟表面上是針對航空業,但產生的實質效果卻無異于在跨境服務貿易等領域設置了碳關稅壁壘,其產生的影響會沿著產業鏈轉移到貨物貿易領域,那時候不僅是機票價格和運輸成本的
問題了,而是外貿企業的利潤空間和生存空間也將受到收窄與擠壓。
促進新能源、
節能減排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對于不分民族、種族和膚色的地球人來講,追求低碳環保的綠色生活,共同推動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和鼓勵提高能源利用率,已經是一條必由之路。為應對碳排放和石油價格上漲,各國航空公司也將會加大資金投入,研發新型清潔能源以替代高碳排放的
石化能源,并加快
節能減排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歐盟單方面征收航空碳稅,雖然能夠進一步推動航空運輸和航空工業走向低碳環保時代,但對其他國家來說,是一種不對等的做法。
對我國的影響
增加我國航空公司的運營成本,消弱我國航空公司的競爭力。目前,我國航空業國際競爭力還處于弱勢地位,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中國航空業碳排放總量將會持續上升。歐盟征收航空碳排放稅后,中國或將成為受到影響最大的國家。根據歐盟公布的航空排放法律的規定,免費的碳排放額是根據各個航企幾年前排放的平均值測算,且只有每年碳排放量低于1萬噸的航空公司,才可以免收碳排放費。這對于在歐洲航線羽翼未豐的國內航空公司來說是很不公平的。而據業內人士測算,一架波音777飛機從上海飛往倫敦,單程9233公里,排放二氧化碳222噸。1萬噸排放量,僅夠這家航空公司在上海至倫敦一條航線上來回飛22次,至此,中國飛往歐洲的航班每增加一班,每年就將增加1500萬元人民幣的額外成本。根據中國民航局節能減排辦公室的測算,歐盟一旦開始征收航空碳稅,預計2012 年中國的航空企業至少需要支付8 億元;到2020年,支付額將超過30億元,9年時間累計約176億元。歐盟航空碳稅將成為我國航空公司開拓歐洲
市場的重要阻礙。
迫使我國加快碳排放交易制度的確立,推動節能減排技術的開發與應用。我國在更廣泛領域的碳排放制度設計上也會深受啟發,與其被動挨打,不如早日制定自己的碳排放標準,利用廣闊的領土空間和人口資源優勢,來影響和干預世界環境保護格局。歐盟征收航空碳稅的行為將迫使我國加快碳排放交易制度的建立,同時,推動我國航空公司加大節能減排技術的開發和應用。
作者:閆婭(西北師范大學)丁寶根(東華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