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市地處
甘肅中部、黃河上游,黃河干流在這里呈“S”形先后流經4個縣區,全長258公里,占黃河甘肅段總流程的28.3%,流域面積1.47萬平方公里。
為全力支撐黃河流域白銀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貫徹落實白銀市“治水興水 和美生態”發展理念。近年來,國網白銀供電公司扛牢社會責任,充分釋放
電力大數據放大、疊加、倍增效應,圍繞水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發揮電力數據在生態環境監測治理方面的價值,推進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促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守護黃河安瀾。
電力+環保 助力黃河水生態保護
為持續改善黃河水生態環境,國網白銀供電公司不斷書寫“重在保護、要在治理”的新時代“黃河答卷”。
2021年4月1日,國網白銀供電公司與白銀市生態環保局簽署《電力大數據應用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開啟政企聯動、合作雙贏“隴原”綠色發展之路,積極探索“生態環境+電力大數據”政企合作新模式。
將電力大數據與環保大數據進行融合應用,構建黃河流域重點監控排污企業識別模型,依據黃河斷面與入河排污口的關聯關系,基于用電企業基本信息、電量電費、業擴報裝、違約用電等用電數據,從日用電數據出發,對企業用電情況、生產活躍度進行常態監測,挖掘用電量數據與排污數據之間的相關性規律及用電特征,實現對企業生產狀況的實時監測預警與排污設備歷史行為分析,以區域內企業為單位,形成分級分類的企業數字“全景畫像”,對流域內企業總體用電情況和排污情況進行可視化展示,輔助環保部門全局掌握流域企業用電及排污狀況。
通過對白銀40家重點排污企業、753家散亂污企業、2848家臨時用電企業用電數據的實時監測,不僅有效保證排污企業環保用電穩步增長,而且全面防止了竊電等“跑冒滴漏”現象,白銀段沿黃流域重點排污企業2021年用電量較2020 年用電量同期對比明顯增加,經濟效益超過500萬元。
以電折水 賦能黃河水資源管理
白銀又名銅城,一座
有色金屬工業基地,地處全國“兩屏三帶”和全省“四屏一廊”生態安全屏障的最前沿。
2022年11月7日,國網白銀供電公司以電力大數據在水資源管理領域的創新性應用為突破口,積極探索“水資源管理+電力大數據”融合發展,與白銀市水務局簽署《電力看水資源管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探索實踐沿黃流域水電融合數智化管理模式。
基于“以電折水”核心邏輯,充分發揮智能電表全覆蓋的優勢,結合區域取水工程檔案和電力用戶檔案,按照“系數測算→檔案匹配→電-水轉換→融合應用”的實施路線,搭建電力看水資源監測分析平臺,打通電力數據與水利數據的隔閡,利用電力數據以及水電折算系數計算用水量,形成水量“全景圖”,快速直觀掌握全市總體用水情況及變化趨勢。
通過“以電折水”超額用水智能識別功能,實現了白銀地區721個泵站、機井取水量的日級監測及超限額用水的智能識別與告警,累計識別疑似超限額用水機井120眼,打開了從電力數據看水量的新視角,實現水資源監測“一鍵測算、一圖統覽、一網感知”,為“智慧水利”建設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幫助政府以及企業更加合理地利用水資源,切實優化水資源配置格局,推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保障水資源持續開發和科學利用。
以電折碳 賦能黃河流域減污降碳
能源電力是支撐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民生改善的核心領域。2023年5月,國網白銀供電公司與白銀市發改委共同籌建白銀市能源發展研究中心,以“四大服務體系”為核心,助力構建清潔低碳,服務能耗控制體系,建立區域、分行業能耗評價體系,引導優勢工業、第三產業集群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
同時將黃河水域污染防治與“雙碳”結合,充分集合原煤、熱力和水力等多元數據資源,匯聚白銀市工業企業、建筑、
交通運輸、公共機構等負荷側用能數據,打通“電—碳”數據鏈,構建“電力看雙碳”監測場景,全面捕捉和反映白銀能源消耗及
碳排放實際情況。
推動白銀市各類能源消費、企業用能數據、碳排放數據等全品種、全過程能源數據聚合,形成“能源+碳排放”大數據資源池,實現對白銀市286家規上企業及風光等清潔能源累計碳
減排量精準統計核算分析,助力企業合理規劃排放,達到減排與經營降本增效并重、企業生產與污染治理并重的目的。同時輔助各級政府對全市區域內的碳排放監測及環保治理,為政府相關部門、企業內部管理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撐。通過電力大數據的挖掘利用,有效推動黃河流域污染防治從政府強力監管向企業主動減排轉變。
近年來,國網白銀供電公司聚力科技突破,數據賦能,助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創新探索并實踐基于“以電折水”的沿黃流域水電融合數智化管理模式,成果獲得2023年中國質量創新與質量改進示范級獎項;《全景式“電眼看黃河”守住環保底線》成果獲2023“金鑰匙·國家電網主題賽”銅獎;《e河安瀾-電力數據賦能,助力黃河流域水生態保護》品牌案例入選2024年電力行業企業品牌創新實踐應用案例。
一項項舉措,交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答卷;一幅幅藍圖,繪就黃河流域生態畫卷。
久久為功,向“綠”而行。國網白銀供電公司將持續深化“電力看”系列大數據應用,向政府、社會提供服務化、平臺化、智能化電力大數據服務,為構建河暢、水清、岸綠的黃河流域生態畫卷提供助力,保護黃河長久安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