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華能濱州85萬千瓦光伏項目首批60萬千瓦并網發電。
冬日的黃河入海口,天高云闊。在此過冬的海鷗、東方白鸛不時飛掠水面,為濕地增添許多生機。
“咱這里有300多種鳥呢!”
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李方說,黃河山東段全長628公里,約占黃河總長度的11.5%。好生態的背后,是能源綠色轉型及一系列生態保護舉措。
作為經濟大省,山東工業門類齊全,能源需求量大。近年來,山東省積極推動能源轉型。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0月底,山東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累計裝機已達10642.6萬千瓦,歷史性超過煤電,躍升為全省第一大電源。在此過程中,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的作用不容小覷。
在華能濱州85萬千瓦光伏項目,記者了解到,2024年12月27日,該項目首批60萬千瓦并網發電?!绊椖咳萘客懂a后,每年可提供綠色清潔電能12.86億千瓦時,平均等效可利用小時數1312小時,每年可節約標煤38.58萬噸、
減排二氧化碳91.77萬噸。”華能山東濱州公司總經理丁楊指著一排排嶄新的太陽能光伏板說,這是企業進行業務重整、能源轉型的一次大膽嘗試。
丁楊和同事們最早是在沾化熱電廠工作,2022年,考慮到熱電廠實際以及濱州沿海灘涂地區多、風光資源豐富等特點,華能山東分公司在科學評估后決定就在沾化熱電廠開展試點,推動老小熱電廠重整,全面向清潔能源轉型。
“這是國家海域立體分層確權
政策實施后首個獲得批準的立體用海光伏項目。我們利用沿海灘涂的地形特點,僅占用水面上的空間鋪設光伏板,灘涂水體、地底淤泥可以同時海域養殖、海水曬鹽與提溴等,實現海域綜合利用最大化。”丁楊說。
在位于山東東營的華能河口風電場,上百臺白色風力發電機佇立迎著海風旋轉,不舍晝夜地為保護當地生態環境、穩定能源供應貢獻著力量。
“風機不轉圈,不休星期天?!睂θA能新能源公司東營區域運檢中心主任胡鵬飛來說,用這句順口溜形容自己和同事們的工作最恰當不過。他告訴記者,風力發電機晝夜均可發電,對電網的調峰要求不如太陽能那樣高,因此自己的主要工作就是和同事們一起對風力發電機進行24小時不間斷維護,盡量確保風機滿發滿產。
這座風電場投產至今已經10年有余,對于一個“老”風電場來說,胡鵬飛面臨的挑戰也在增多?!跋啾扔谛嘛L機,老風機的故障風險點更多、隱藏更深。比如,地下電纜、油管破損,海邊防鹽防潮,風機控制系統更新等,都需要投入更大精力。”胡鵬飛說。
實踐中,相比于基礎設施和零部件的維護,風電PLC系統的更新維護難度最大。“當年設備采購時,我們風電場機組使用的PLC系統軟硬件還都是國外進口的。近些年,國外廠商調整產品線,有些型號停產,有些雖然能買到但供貨周期長達一兩年,我們的風機不可能停下來等這么久。”胡鵬飛說。
為解決這一
問題,中國華能依托旗下的西安熱工院,自主研發了國產化風電PLC系統。據了解,華能研制的風電PLC對標國際主流產品,關鍵軟硬件實現100%國產化,邏輯編程軟件可運行于國產計算機平臺,支持符合IEC 61131國際標準的工業語言以及C語言。截至2024年12月,華能河口風電場分兩批次完成98臺風電機組國產化系統改造工作。改造后,機組總體故障率降低了20%,PLC模塊相關故障率降低了85%,發電量提升比例約為2%。
天色漸晚,黃河兩岸,水鳥歸巢。在山東,能源結構正向著更新、更綠的方向轉型,為當地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夯實著基礎。山東省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大力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積極探索能源轉型新路徑,為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