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飄浮在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昌吉、石河子等城市上空的霧霾更少了。人民群眾從“盼藍天”到“拍藍天”“曬藍天”,大氣治理成果實實在在留在了人們的朋友圈。
繼2023年“烏—昌—石”“奎—獨—烏”重點區域優良空氣天數創下歷史最高水平,全區14城市2021年至2023年優良天數分別為3764天、3774天、3770天。2024年,新疆人民鉚足了勁,緊盯霧霾成因,封、堵、滅,用盡各種辦法,使天山北坡城市群環境空氣質量繼續持續改善,特別是首府烏魯木齊市,1月—9月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空氣質量改善排名位列第二。
濃濃霧霾曾經一直是新疆避不開、甩不掉的污點,冬日的藍天白云也一度是天山北坡城市群轄區人民群眾的心中企盼。
面對人民群眾的所想、所盼、所急,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擲地有聲: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是重中之重,要以空氣質量明顯改善為剛性要求,強化聯防聯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還老百姓藍天白云、繁星閃爍。
2024年,是新疆向霧霾宣戰,重拳治污的第二個年頭。藍天保衛戰由“堅決打好”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真正到了攻城拔寨的關鍵階段。
戰霾,仍是進行時。
統一思想:找準方向治頑疾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23年以前,由于污染物排放遠超環境容量,使“烏—昌—石”區域大氣污染
問題雖通過多年整治依然沒有見到明顯成效。
“生態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叮囑,自治區黨委、政府放在心里,落實在行動上。為了讓各族群眾能夠享有良好空氣這一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23年年初,自治區黨委常委會專題聽取了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進展情況匯報,將推進“烏—昌—石”區域大氣環境整治列入當年十件民生實事之一,明確提出“要用3年至5年時間徹底解決‘烏—昌—石’區域大氣污染問題,全面提升人民群眾藍天幸福感”戰略目標,為大氣污染治理制定了清晰的戰略目標。2024年,自治區黨委、政府再次將“烏—昌—石”區域大氣環境整治納入到自治區十件民生實事之中,表明了自治區黨委、政府徹底解決大氣污染問題的決心。
思想統一才能行動一致,提振信心,形成合力。自治區黨委要徹底解決大氣污染問題的堅定決心和信心,推動全區上下對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在思想觀念上保持空前重視和高度統一,開創了大氣污染治理工作新局面。從此,“烏—昌—石”區域空氣質量改善步伐加快、力度更大。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是一場大仗、硬仗、苦仗,必須加強黨的領導。自治區對“烏—昌—石”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實行“提級”管理,成立由自治區黨委副書記任組長、自治區人民政府和兵團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的“烏—昌—石”區域大氣環境整治協調小組,統籌區、地、縣、鄉、村五級力量,協調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區域同防同治和兵地聯防聯控,統籌指導各項措施落實,加大了區域內各主體之間的協作力度,強力推進大氣污染防治攻堅。“這一工作機制在統籌解決跨兵地、跨區域大氣環境問題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自治區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戴武軍說。
在自治區黨委的高位推動下,自治區、兵團各地區各部門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分工協作、共同發力,各相關工作緊鑼密鼓地展開。提升企業治污水平、淘汰排污車輛、嚴控壓減燃煤……啃下一個個“硬骨頭”,打贏一場場“大硬仗”,2023年,新疆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烏—昌—石”區域圓滿實現“一升兩降”目標,區域空氣質量取得較為明顯改善。2024年,“烏—昌—石”區域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截至12月22日,平均優良天數比例上升3.7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9%;重污染天數同比減少54%。
聚焦重點:找準靶子精準發力
家住烏魯木齊市八道灣公務員小區的老人張愛華在冬日里,只要遇到好天氣都會出門曬太陽。她清楚地記得兩年前的冬天,因為總有霧霾,天總是灰蒙蒙的,雖然剛搬進了電梯房活動方便了,但她和老伴一個冬天沒怎么出過門。
連續兩年民生實事,是自治區黨委向新疆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只有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堅決打好這場攻堅戰,才能兌現承諾,不負人民,無愧歷史。
11月11日,新疆天龍礦業股份有限公司在2024年第一批重污染天氣重點行業績效評級中獲B級。2024年,該公司再投資2245萬元,開展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在2023年4項污染物
減排2122噸的基礎上再減排53噸。
在重點企業實施“一企一策”治理,是自治區為治理工業企業產生污染物開展的一項具體舉措。從2023年起,在“烏—昌—石”區域,新疆把秋冬季PM2.5貢獻率達到55%左右燃煤源和貢獻率達到40%左右的工業源、移動源作為主攻方向,聚焦“三大重點污染源”(即工礦企業、散煤用戶、
交通運輸),著力從源頭上阻斷和減少污染物排放。
在2023年區域135家企業實施“一企一策”污染物減排7110噸的基礎上,2024年,又將39家企業納入重點治理范圍,累計投入55億元,實施治理項目581個,預計污染物再減排1.07萬噸。
聚焦燃煤源,從2023年開始,通過清潔能源替代、集中供熱等方式,新疆啟動65蒸噸以下燃煤鍋爐淘汰整治行動,燃氣鍋爐低氮改造以及煤電機組“三改聯動”。經過連續兩年的全力攻堅,2024年“烏一昌一石”“奎一獨一烏”區域散煤燃燒實現基本清零。
聚焦移動源,新疆加快大宗貨物中長距離運輸“公轉鐵”進程。10月底,位于呼圖壁縣、全長34.5公里的“九洲恒昌輸煤廊道”正式落成投運,項目分別連接白楊河礦區西溝煤礦、東溝煤礦、葦子溝煤礦,是全疆最長的山區越野輸煤廊道,每年可減少二氧化
碳排放量4萬噸、氮氧化物排放量1860噸。
截至目前,天山北坡城市群建成鐵路專用線19條、里程達161.1公里,2024年共淘汰柴油貨車1.69萬輛,更新新能源汽車1.66萬輛。重點行業大宗貨物清潔化運輸比例提高至50%。
精準監測:提升科學監管水平
在自治區生態環境監測總站,最新建成的自治區大氣復合綜合觀測站已投入使用。
“以前只能檢測大氣中PM2.5濃度,有了這個觀測站,可以監測出PM2.5中鉛、硫等元素占比,從而判斷PM2.5來自于哪個污染源。”自治區生態環境監測總站大氣室工程師鄧婉月介紹,綜合觀測站兼具業務和科研雙重功能,可以開展大氣多參數觀測及科學研究,實現定量評估大氣污染成因分析,說清污染來源,進一步提高空氣質量預測預報準確率,是自治區努力提升生態環境精準監測水平的具體舉措。
在自治區生態環境監測總站的自治區重污染天氣應急管控平臺上實時顯示著全疆各地空氣質量情況。“平臺上實時顯示全疆各地國控、區控監測點的空氣質量情況,一旦有異常,馬上會報警。”鄧婉月介紹。
12月2日起,“烏—昌—石”區域連續三天出現降雪大霧天氣,自治區重污染天氣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發布公告,決定于2024年12月5日20時將“烏—昌—石”區域重污染天氣黃色預警升級至橙色預警。
這幾天,自治區生態環境監測總站大氣環境監測(預測)中心的同事們駕駛著大氣走航監測車,奔波在烏魯木齊甘泉堡經濟技術開發區、五家渠、昌吉、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等地,對“烏—昌—石”、五家渠及附近的工業園區等地進行動態監測,為相關部門開展執法監督等工作提供科學、精準的數據支撐,并對排污企業進行動態有效管理。
一旦出現重污染天氣,就會加密對重點區域的監測次數,從一周1—2次加密到3—4次甚至每天一次。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自治區污染源自動監控平臺會快速響應,每日編制區域內284家排污單位廢氣主要污染物統計報告,為污染源監控數據“真、準、全”提供有力的支撐。全區污染源自動監控平臺匯聚了241個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點、實現1000余家排污單位自動監控數據聯網。
11月30日,在烏魯木齊某柴油系統維修有限公司,技師肖師傅正在對一輛因尾氣不合格而沒有通過年檢的柴油貨車進行維修。“維修符合排放標準后,合格的汽車信息將會由機動車排放檢測機構上傳至汽車維修電子健康檔案系統,復檢合格后方可上路行駛。”肖師傅說。
目前,自治區機動車尾氣檢測平臺已經備案全區7萬輛非道路移動機械基礎信息,接入362家機動車尾氣檢測機構檢測數據,為500余萬輛機動車尾氣檢測提供支撐服務,對大氣污染移動源監管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保障作用。
科技創新:治污向縱深邁進
2024年,中國共產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十屆委員會第十二次全體會議作出“完善天山北坡城市群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決策部署,標志著新疆大氣污染治理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今年,自治區擴大了重點治理范圍,將伊犁河谷區域也納入到天山北坡城市群重點治理管理范圍,在‘烏—昌—石’‘奎—獨—烏’、伊犁河谷同步實施各項治污舉措。”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廳長哈爾肯·哈布德克里木介紹。
通過兩年全力攻堅,天山北坡城市群環境空氣質量明顯改善,但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尚未根本緩解,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運輸結構偏公路的特征依然明顯。當前,散煤治理接近尾聲,工業源、移動源的污染治理進入攻堅階段,相對容易解決的問題已基本解決,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按部就班、循規蹈矩已不能滿足當前工作之需,只有突破創新、系統謀劃、科學規劃,才能“闖”出一條符合實際的治理新路子。大氣污染治理也必須由過去的“粗放管理”向“精準治理”轉變,治污必須向縱深邁進。
為深入推進區域大氣環境整治,2024年,自治區進一步加強科技支撐和頂層設計。一方面,推進實施科技部“十四五”國家重點專項《天山北坡城市群大氣污染防治支撐技術集成示范》和自治區重大科技專項《“烏—昌—石”區域大氣重污染綜合成因與深度治理技術研究》項目實施。另一方面,擬成立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新疆分中心,發揮專家和科研成果智力支撐作用,進一步研究減排路徑和方法,努力實現各城市穩定達標。
新疆眾和股份有限公司在新疆最早開展了高純鋁(電解工藝)超低排放改造工程,采用新技術工藝對傳統電解鋁工藝進行優化設計改造,不僅提高了設備效率、降低了生產能耗和成本,還為其他企業樹立了榜樣。“只有持續開展技術革新、優化生產工藝,才能進一步挖掘企業減排的潛力。”新疆眾和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環境監察部部長董江表示。
“達到超低排放標準后繼續改造的空間不大,只有開展技術革新,優化生產工藝,才能進一步壓減污染物排放。”新疆眾和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環境監察部部長董江說。
大氣污染治理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要持續推動環境空氣質量穩定向好,大氣污染治理繼續向縱深發展,各項治理工作需要進一步做深、做細、做實。“下一步,我區還將在推進工業源深度治理上下功夫。持續高質量推進
鋼鐵、
水泥、焦化等重點行業及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
玻璃、石灰、礦棉、
有色等行業全環節綜合深度治理。”哈爾肯·哈布德克里木表示,自治區還會對區域重點企業“一企一策”治污技術和環境管理水平進行“再會診”,充分挖掘企業釋放減污降碳潛力,在達到能效標桿水平和環保績效AB等級企業數量上再突破。
決勝治污攻堅,不負人民期待。新疆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實際行動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落實自治區黨委和政府部署要求,突出精準、科學、依法治污,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縱深推進美麗新疆建設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