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2030年后,能源與產業結構轉型政策將成“氣質”持續改善主要驅動力

2024-12-5 11:23 來源: 中國環境 |作者: 韋璐

清潔空氣政策伙伴關系(CCAPP)2024年度會議暨《中國碳中和與清潔空氣協同路徑(2024)》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布會日前在北京召開。會議由CCAPP、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科學學院、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及能源基金會共同主辦。本年度報告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以“減污降碳推動經濟綠色發展”為主題,進一步完善協同治理監測指標體系,深入分析了中國在碳中和與清潔空氣協同道路上面臨的挑戰,并提出相應解決思路。

報告指出,近年來,我國實施的一系列大氣污染防治政策措施已經顯著改善了大氣環境質量,但改善成果尚不穩定,重度污染事件時有發生,部分時段和區域排放出現反彈是影響全國及重點區域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的主要原因。

2023年,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年平均濃度(30微克/立方米)相比于2015年(45微克/立方米)下降33.3%;但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地區、成渝地區和珠三角地區等多個區域PM2.5濃度相較于2022年小幅反彈,部分城市PM2.5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也出現同比反彈。

2020年—2023年間,我國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體呈下降趨勢,其中SO2、NOx、一次PM2.5和VOCs排放分別下降14.3%、14.6%、7.5%和8.0%。與2022年相比,2023年VOCs排放基本持平,SO2、NOx和一次PM2.5排放則出現不同程度的反彈。民用部門實現了較為顯著的二氧化碳與大氣污染物協同減排,但電力與供熱部門的二氧化碳與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仍呈現“雙增長”趨勢,工業和交通部門的協同減排潛力有待進一步釋放。

“隨著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不斷深入,末端治理方法的減排難度日益增大,污染物減排的空間也逐漸縮小,表明我國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仍面臨挑戰。”報告指出,2030年之前,末端治理政策還將繼續在改善空氣質量進程中發揮主要作用;2030年之后,面向碳中和目標的能源與產業結構轉型政策將成為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的主要驅動力。

在治理體系與實踐方面,2023年出臺的《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開展多領域多層次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將減污降碳列入國家基礎研究和科技創新重點領域、加快實施減污降碳協同工程等重點工作,讓減污降碳在組織管理、工程實踐、能力建設等方面進一步融入社會經濟體系。

根據報告,在生態環境管理方面,我國已基本形成“以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為宏觀約束、以環評管理為源頭防控手段、以融合清單和一體化監測為基礎能力支撐”的減污降碳協同治理體系。在全國碳市場建設完善的過程中,如何優化跨行業層面的減污降碳成本,推動跨區域層面的協同治理,將成為我國大氣污染與碳排放協同管理實踐中需要回答的新問題

當前,國家大氣污染與碳排放協同治理政策得到進一步完善。行政管理方面,政府基本構建形成了“自上而下”全面推進的協同治理局面;經濟激勵方面,以碳市場為主體的市場經濟激勵政策持續完善;社會參與方面,全社會廣泛參與的社會治理政策進一步健全。然而,在城市層面,大氣污染與碳排放協同治理成效還不穩固。“未來,從國家到地方層面都需要繼續完善治理體系,推動轉型發展,進一步提升大氣污染與碳排放協同治理的效能。”報告指出。

報告還提到,空氣污染和氣候變化對健康的威脅不容忽視。通過協同治理,不僅可以改善空氣質量,減緩氣候變化,還能顯著減少過早死亡和疾病負擔,實現健康和環境的雙重效益。通過實施碳中和與清潔空氣協同路徑,2060年我國人為源CO2排放可降至9億噸左右,人群PM2.5平均暴露水平將從2020年的33.4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60年的7.6微克/立方米。

值得注意的是,協同治理政策的環境和健康收益存在顯著的部門和區域異質性,根據不同區域能源稟賦和產業結構特點,實施差異化的協同治理措施,是實現普惠民生福祉、最大限度保護公眾健康的必要保障。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