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發布,強調要守牢美麗中國建設安全底線,有效應對氣候變化不利影響和風險,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氣候適應型社會。氣候風險對能源企業的影響直觀且重大,日益頻繁的異常天氣變化顯著影響能源企業的供給端與需求端,中國“雙碳”目標與全球氣候治理的社會環境也要求能源企業采取積極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加強對氣候風險影響的評估與披露,可促進企業采取更積極的策略應對氣候變化,提升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
氣候變化主題的國際披露新規
企業可持續發展信息披露主要涵蓋氣候變化、污染、資源利用、生物多樣性等主題。其中,氣候變化是亟需企業采取行動果斷應對,也是受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主題。氣候變化給企業帶來的風險包括:與氣候變化的實體影響相關的風險,例如,極端天氣等急性氣候事件以及平均氣溫上升等長期性氣候模式轉變;社會在向低碳經濟轉型過程中企業面臨的轉型風險,例如,
政策、法律、技術、
市場、聲譽風險等。為便于相關部門和社會公眾開展監督、推動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國內外已有不少政策
法規或準則指南來規范企業氣候相關的信息披露。
目前,國際最新的氣候相關風險評估與信息披露標準包括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理事會(ISSB)于2023年6月正式發布的《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披露準則第2號——氣候相關披露》(IFRS S2)、歐盟委員會(EC)于2023年7月正式發布的《歐洲可持續發展報告準則第E1號——氣候變化》(ESRS E1),以及美國證監會(SEC)于2024年3月發布的《面向投資者的氣候相關信息披露的提升和標準化》(SEC氣候披露新規)。上述規定在氣候變化適應方面主要涵蓋五點共性內容。
一是在定位上,將氣候議題納入企業治理體系和治理機制中。IFRS S2、ESRS E1、SEC氣候披露新規要求披露企業與氣候相關風險和機遇有關的治理情況,包括針對氣候相關風險和機遇,董事會如何進行監督控制,管理層如何履行識別、評估與管理職責。例如,董事會是否設立專人專崗管理氣候相關風險,是否建立氣候議題相關表現的監督和激勵機制等。
二是在內容上,要求披露氣候相關風險和機遇對當期和預期的財務影響。投資者為優化長期投資決策,需要了解企業面臨哪些氣候風險、會產生多大影響、已采取何種行動、行動效果幾何等方面信息。響應投資者的信息需求,IFRS S2、ESRS E1、SEC氣候披露新規要求企業評估并披露氣候相關風險對企業當期和短期、中期、長期的財務狀況、財務業績及現金流量的影響。考慮到氣候相關風險的高度不確定性,披露準則均要求或建議企業通過情景分析開展氣候適應性分析,評估各種情景下風險事件對企業的財務影響。
三是在形式上,要求輸出量化的財務影響信息。上述三大披露準則在允許個性化和差異化表達的前提下,依然堅持強調披露財務影響應當提供量化的信息,尤其是企業資產、負債、業務收入與支出等受到貨幣化影響的程度,并對使用的評估方法、設定的假設和判斷、選擇的估計參數等進行詳細說明。
四是強調氣候相關風險財務影響信息與財務報表信息之間的關聯性。IFRS S2提出氣候相關風險財務影響信息是對財報信息的補充與加強,從原則導向上強調兩者之間應有關聯關系。ESRS E1則更具體地要求企業把受重大物理風險或轉型風險的貨幣化影響與財務報表相關項目或披露內容建立關聯,可以選擇以交叉索引或編制量化調節表的形式呈現。
現階段,我國尚無針對氣候變化議題的專門準則或指南,氣候相關披露遵從可持續發展報告的披露要求。2024年2月,上海、
深圳、
北京證券交易所發布《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引——可持續發展報告(試行)(征求意見稿)》,建立了與國際趨同的可持續發展信息披露框架,并在應對氣候變化章節重點強化
碳排放和
減排相關的披露要求。2024年5月,財政部發布《企業可持續披露準則——基本準則(征求意見稿)》,對更大范圍企業的可持續信息披露提出一般要求。針對氣候變化主題的具體要求,預計將在后續具體準則中體現。
先進能源企業氣候相關風險評估與披露經驗
我國企業對氣候議題的信息披露集中在社會責任報告、ESG報告的綠色發展或環境保護章節,以自愿披露、個性化披露為主,實質性內容相對不足、標準化程度偏弱。本文聚焦能源行業先進企業實踐,以2023年法國
電力和意大利電力提交至碳信息披露項目(CDP)的公開報告為基礎,總結氣候風險影響評估的披露經驗。
在識別、評估和應對氣候相關風險的流程方面,兩家公司對氣候風險的識別評估均基于整合多領域的全公司風險管理流程,涵蓋企業自身與價值鏈上下游,橫跨未來短期、中期、長期三段時間范圍。法國電力對氣候相關風險的分類建立了風險地圖并提交審計委員會審查,每年至少評估一次氣候風險,并提出涵蓋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適應氣候變化的設備調整、開發使用低碳電力三大支柱的氣候轉型方案。
在氣候相關風險產生財務影響的路徑及程度方面,法國電力將歐洲高溫與干旱持續時間增長作為一項重要氣候風險,分析其通過影響核電站冷卻水的可用性降低核電生產能力。基于對縮減產量、銷售價格、平均成本的估計,法國電力評估高溫與干旱將影響核電站并造成1.2億歐元損失。氣候相關風險的財務影響分析既包括描述風險產生影響的具體路徑,也包括評估財務影響的金額或范圍。
在氣候相關風險的應對策略及應對成本方面,意大利電力為應對天氣變化對風電、水電供給的影響,提出加強天氣監測、優化水文模擬、建立設備安保室等措施。以2022年意大利水能不足為例,說明針對性舉措能夠降低氣候影響、形成長期效益,并評估了這些舉措的運營及人力成本。
我國能源企業氣候相關風險評估與披露建議
與其他行業相比,氣候風險對能源企業的影響直觀且重大。一方面,日益頻繁的異常天氣變化顯著影響能源企業的供給端與需求端,是企業經營管理決策中不可忽視的外部因素;另一方面,在中國“雙碳”目標引領與全球氣候治理背景下,能源企業采取積極行動應對氣候風險是踐行新發展理念、提升國際競爭力的必然要求,應盡早開展氣候風險評估與披露工作,提高針對氣候不確定性的應對能力。
一是完善氣候議題的內部治理與風險管理流程。能源企業應從流程與機制層面推動氣候議題相關事項管理,設立專人專崗,對戰略委員會或ESG委員會負責,定期報告氣候風險識別、評估與應對狀況,不定期對重大風險事件影響進行匯報,協助制定企業應對氣候風險的轉型策略與工作方案等。
二是繪制風險地圖,全面評估氣候相關風險。能源企業可借鑒國際通用分類,全面梳理天氣風險等與氣候變化影響相關的物理風險,以及政策、技術、市場風險等社會向低碳經濟轉型過程中企業面臨的轉型風險。著重評估與能源電力企業相關的重大風險,例如,威脅電力設施安全的臺風、洪水等極端天氣狀況,影響電力需求與供給水平的長期溫度變化、降水變化,影響各類電力投資的政策變化與技術變化,電力需求端對綠電消費偏好轉變等。
三是以定性披露為起點,逐步增加定量披露。能源企業應建立對氣候風險的認知和情景分析方法的應用觀念,根據自身規模、能力以及對氣候風險的暴露程度,選擇合適方法主動識別與評估氣候風險:從起步階段的定性情景分析,到進階階段的定量情景分析,再到成熟階段使用數據集和數學模型的情景分析。隨著可持續發展管理領域的人才積累、數據積累和技能積累,能源企業應逐步增加對氣候風險預期影響的量化評估,提供更多可靠、可比的信息披露。
四是可靠披露、加強應用,提升對決策者和使用者的有用性。能源企業應在提高氣候相關風險評估與披露可靠性的基礎上,加強信息應用,對內支撐氣候風險管理相關決策,影響戰略方向與投資策略調整,對外提升企業透明度,與投資者、客戶、供應商、社區建立更加積極、緊密的關系,推動可持續、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