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舉行的第29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簡稱COP29),按計劃將于當地時間22日閉幕。
本屆大會被認為是一場“氣候融資”大會,目前大會進入沖刺階段,資金等各項議題談判進展如何?還有哪些難啃的“硬骨頭”?對于最終成果的達成,中方又將如何發揮積極推動作用?
總臺記者專訪了此次大會中國代表團隨團專家、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首席科學家徐華清。
徐華清介紹,目前大會在國際
碳交易機制方面取得了一些積極進展。此外巴西、英國、阿聯酋等國則提出了新的“國家自主貢獻”
減排目標,其中英國提出,到2035年溫室氣體將比1990年減排81%。
而本次大會的一大任務:全球2025年后的氣候資金目標,也迎來了一定進展。通過一周的技術談判和三天的部長級磋商,當地時間11月21日凌晨,大會發布了關于氣候資金“新集體量化目標”的零號案文,也就是草案文件,接下來的主要任務就是在零號案文基礎上進一步“做減法”。專家介紹,從目前談判進程來看,關于氣候資金,各方分歧仍然較大。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首席科學家 徐華清:
第一個分歧是資金的規模。77國集團等發展中國家,希望發達國家能為發展中國家提出1.3萬億美元的年度資金規模。但是,發達國家普遍認為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承諾的1000億美元資金基礎上,目前可能達到的也只有兩三千億美元的資金規模。這兩者之間的差距特別巨大。
第二個分歧是資金的來源。發展中國家認為這1.3萬億美元中的9000億美元應該是由政府提供的、新的捐贈資金,4000億美元是政府動員的包括私營機構的資金。但我們觀察分析以往的1000億美金,主要來自私營機構的資金。
徐華清認為,盡管在氣候資金的具體數額目標上可能還有比較大的分歧,難以在本次會議上進一步明確,但是大的出資方向,尤其是氣候資金的規模、分配等細節
問題,很有可能會形成進一步的共識。
總臺央視記者 王晨:COP29承載著國際社會對未來氣候
政策的期望,而氣候資金的落實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因素之一。專家表示,各締約方應該拿出更多的誠意和行動力,促使氣候資金目標達成積極成果?!栋屠鑵f定》的成果來之不易,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維護。中國還會一如既往地發揮負責任大國的引領作用,與歐盟和其他國家一起,推動《巴黎協定》全面落實。
氣候資金談判是
此次大會的關鍵議題
第29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已進入關鍵的第二周,目前的談判進程也遇到了一些談判卡點,那么此次談判的核心議題是什么?
據徐華清介紹,氣候資金談判是COP29的關鍵議題,主要聚焦在資金承諾的三個關鍵因素,即資金數量、資金結構和出資主體。其中發達國家氣候資金新的階梯量化目標(NCQG)是本屆大會談判的核心議題。
《巴黎協定》根據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在資金相關條款明確了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氣候資金支持的義務,以及鼓勵其他國家自愿提供支持的要求等。徐華清認為,發達國家率先承諾新的集體量化出資目標是前提,這也是發展中國家有效實施減緩氣候變化的行動、并提高適應氣候變化能力的重要資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