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在巴庫舉行的第29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進入最后階段,代表們周三熱切期待有關新氣候融資目標談判取得新的進展。同時,高級別討論也在持續進行,重點關注城市化、
交通和旅游等議題。
聯合國人居署在其最新發布的《世界城市報告》中指出,當前居住在城市的數十億人可能會在2040年之前,面臨至少0.5攝氏度的額外溫度上升。
與此同時,用以抵消氣候變化對城市人口影響的措施,仍未能與城市所面臨的挑戰的規模和強度相匹配。
人居署執行主任羅斯巴赫周三在第29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部長級會議上發表講話時警告說,快速且無規劃的城市發展對生物多樣性、環境和糧食安全構成威脅。
羅斯巴赫表示,這還會導致社會的分裂和財政的惡化。盡管建筑行業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40%,但必須每天建設96套住房,才能在2030年前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相關要求。因此,需要提供足夠的資金和合作來應對這些雙重挑戰。
她說:“我們確實需要更多的資金流向城市,同時需要進行規劃和優先排序。目前土地稀缺,城市需要履行其社會和生態功能。因此,社會和住房的需求巨大。”
她總結道:“我們關愛人類;人類關愛地球。我們不應該讓任何人掉隊。”
排放量上升
在阿塞拜疆巴庫舉行的氣候變化大會談判團隊正在努力就新的氣候融資協議達成協議。
在周三舉行的另一場會議上,與會者指出了一個持續存在的有關排放量上升的
問題,這個問題可能會嚴重阻礙應對氣候變化對城市及其他地區影響的諸多努力。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最新報告表示,2023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了1.3%,而排放量本應減少。
環境署執行主任安德森表示:“為了將全球變暖限制在1.5攝氏度以內,各國更新后的國家自主貢獻應當使溫室氣體排放量到2030年減少42%,到2035年減少57%。”
她強調,52%的溫室氣體排放來自25個特大城市,其中包括上海、
北京、東京、莫斯科和紐約。
她向來自世界各地參會的市長們表示:“這意味著,你們在制定能源效率標準、確定能源來源、管理廢棄物和甲烷排放、改善公共交通、鼓勵電動交通出行以及促進適宜步行型的城市方面采取的行動可以產生巨大影響。”
旅游與氣候變化
旅游議題首次在氣候變化大會上被提出,旨在討論其對氣候變化的影響。
2023年,旅游業從新冠疫情造成的經濟低迷中復蘇,國際游客數量幾乎恢復到疫情前的90%。當年,旅游業為全球國內生產總值做出了的3%的貢獻,達到了3.3萬億美元,為全球十分之一的人提供了就業機會。
安德森表示:“我們需要意識到旅游業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因此,旅游業既是氣候變化的受害者,也是其促成者。這就是為什么在氣候變化大會上關注旅游問題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