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金證券近日發布公用事業及環保產業行業研究:第四批新能源大基地審批啟動,9、10月煤電核準提速。
以下為研究報告摘要:
本周(11.11-11.15)上證綜指下跌3.52%,創業板指下跌3.36%。
碳中和板塊下跌4.93%,環保板塊下跌4.14%,煤炭板塊下跌2.19%,公用事業板塊下跌2.44%。
每周專題:
9~10M24全國新核準煤電項目規模達16GW以上,核準節奏環比1~8M24有顯著提升。分區域來看,16GW的新核準項目中有11GW位于三北地區,其中約928萬千瓦煤電機組的核準意圖為新能源外送基地的配套調節性電源;僅有5GW位于沿海地區,并且其中包含了252萬千瓦的環保替代項目,基本不貢獻裝機凈增量。新核準煤電項目的區位變化反映出2022~2023年以解決
電力供需缺口而驅動的煤電項目核準潮已告一段落,新能源大基地配套調節性電源再次成為“雙碳”目標約束下煤電項目核準的主要驅動因素。
3Q24全國共計開工煤電項目約28GW,環比上季度小幅下降4.7%。區位上仍然呈現出集中在經濟負荷中心(如廣東、
四川、重慶、湖北、
浙江)和西北大基地的特征(如內蒙、
陜西、
甘肅、
青海)。
從9~10M24全面投產的火電項目來看,建設工期略有延長。除四川的資陽燃氣電廠、浙江的舟山電廠三期和
安徽的板集電廠二期均在24個月內完成了建設外,其余項目均出現小幅延期,或因火電項目進入開工高峰期后、主機廠訂單飽滿且火電施工資源需求大幅增加。
行業要聞:
作為將于不久后正式發布的《中國能源轉型展望2024》報告的主要結論部分,《執行摘要》指出,能源轉型能為中國實現2060年前經濟社會系統的碳中和作出決定性貢獻。中國應從五個方面推進能源轉型,探索加強國際合作,為全球能源轉型貢獻中國力量。
11月14日從國網
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獲悉,江蘇省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已達8252萬千瓦,約占電源總裝機的42%,超過煤電,成為江蘇第一大電源。科學引導新能源并網消納和高效配置,給江蘇新能源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在電源側,江蘇已完成125臺燃煤機組深度調峰能力驗證,平均調峰深度31.4%,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1348萬千瓦。在負荷側,國網江蘇電力通過執行峰谷時段電價
政策,在消納新能源電力的同時降低客戶用電成本。在儲能側,江蘇電網側新型儲能總裝機規模已超500萬千瓦,更好支撐新能源電量消納和電力保供。
11月12日,習近平主席特別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出席世界領導人氣候行動峰會并致辭。丁薛祥首先轉達習近平主席對阿塞拜疆舉辦世界領導人氣候行動峰會的良好祝愿,強調習近平主席高度贊賞阿塞拜疆作為COP29主席國為推動全球氣候治理作出的積極努力和貢獻,并預祝大會取得圓滿成功。丁薛祥指出,今年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生效實施30周年,我們要攜手推動COP29取得令人滿意的成果,不負國際社會的熱切期盼。
投資建議:
火電板塊:我們建議關注發電資產主要布局在電力供需偏緊、發電側競爭格局較好地區的火電企業,如浙能電力、皖能電力。水電:建議關注水電運營商龍頭長江電力。新能源發電:建議關注新能源龍頭龍源電力(H)。核電:建議關注電價
市場化占比提升背景下,核電龍頭企業中國核電。
風險提示:
電力板塊:新增裝機容量不及預期;下游需求景氣度不高、用電需求降低導致利用小時數不及預期;電力市場化進度不及預期;煤價維持高位影響火電企業盈利;補貼退坡影響新能源發電企業盈利等。
環保板塊:環境治理政策釋放不及預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