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CCER點燃綠色經濟 碳信用機制開啟發展新篇章

2024-11-18 09:09 來源: 中國證券報

  當地時間11月11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九次締約方大會(COP29)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開幕。此次大會推動了全球碳市場建設進程,有望促進碳信用的跨境交易,降低各國以及企業減碳成本,幫助實現減碳目標。中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并在今年1月啟動了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作為全國碳市場的補充。

  我國的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作為一種碳信用交易機制,在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進行交易,與國際上的自愿減排核證標準(VCS)、黃金標準(GS)、清潔發展機制(CDM)一起,成為幫助企業進行低碳轉型、以綠色舉措獲得發展資金的途徑。未來,隨著企業碳排放數據不斷充實、自愿減排項目方法學日趨豐富,以及碳市場與綠色金融進一步結合,碳信用機制有望發揮更大的作用。

  企業減碳可獲取發展資金

  在煤炭開采過程中,煤巖中的瓦斯會被釋放出來。為保障生產安全,礦場需要利用通風系統將瓦斯排出。甲烷是瓦斯的主要成分,其產生的溫室效應約是二氧化碳的28倍,將瓦斯收集利用,可以避免甲烷直接排放,獲得溫室氣體減排量。而將這部分減排量核算出來,變為碳信用進行交易,就能彌補企業的低碳改造成本。

  中碳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莫凌水正在幫助企業開發煤礦低濃度瓦斯和風排瓦斯利用項目。據她測算,該項目通過投資低濃度瓦斯收集系統、無焰氧化蓄熱回收系統消化瓦斯,每年因避免瓦斯排放帶來的減排量約為7.5萬噸。“將這些減排量開發成CCER產品進行交易,預期五年內能收回前期投入成本。”莫凌水說。

  碳信用是指通過國際組織、獨立第三方機構或政府確認的,一個地區或企業通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減少污染等方式減少的碳排放量,可以進入碳市場進行交易。碳信用的開發與交易,可為企業實施減碳舉措帶來發展資金。

  莫凌水告訴記者,碳信用機制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國際碳信用機制。比如《京都議定書》引入的清潔發展機制CDM,目前正轉變為《巴黎協定》下的可持續發展機制SDM。二是各國國內的碳信用機制,比如我國的CCER可幫助被要求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企業以較低成本履約。三是獨立碳信用機制,由第三方非營利組織建立,比如VCS、GS,其項目可在國際上流通。2023年,全球碳信用的注銷量約九成來自獨立碳信用機制。

  “目前獨立碳信用機制的碳信用供給占比最高,VCS的供給占全球碳信用的42%,CDM占32%左右。購買需求主要來自自愿減排的企業和機構。”莫凌水說,中國的企業和機構是獨立碳信用機制的重要參與者。例如,捷碳科技在山東遼寧浙江河南等地開發了針對生豬養殖企業的揚翔糞便管理系統甲烷減排項目。養豬場將生豬糞便收集后通過好氧堆肥和厭氧發酵產生甲烷,用于發電或燃燒,避免了溫室氣體排放。通過VCS進行減排量開發,山東9家養豬場年均減少約12萬噸二氧化碳排放。

  從事碳信用核查與交易工作十余年的捷碳科技技術總監包明鑫告訴記者,相比VCS,GS的項目開發周期更長,但質量更高。近年來,隨著清潔能源技術的發展,一些VCS項目的“額外性”在減弱,即這些項目在沒有碳信用機制的情況下也會實施,不再需要碳信用機制的激勵,最典型的就是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在生活垃圾處理過程中,焚燒無害化處理比例已超過70%,不再具備‘額外性’。”莫凌水說。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夏應顯在近日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截至2024年10月,已經公示減排項目44個,預計每年可產生CCER1137萬噸。

  北京市碳排放權電子交易平臺顯示,近1個月來,平臺達成三筆CCER交易,分別是11月13日,成交均價103元/噸,成交量3200噸;10月31日,成交均價90元/噸,成交量1175噸;10月22日,成交均價104元/噸,成交量1046噸。而2020年CCER的市場價格為10元/噸。

  CCER新開端

  2015年之前,中國參與國際碳交易主要通過清潔發展機制,開發風能、水電、生物質能等領域的碳信用項目。

  2014年,我國建立了自己的CCER機制,并在2015年開啟CCER交易。2017年,由于存在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量小、個別項目不規范等問題,CCER發展按下暫停鍵,不再備案新項目,僅存量CCER可繼續交易。2023年,隨著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制定發布,我國為CCER交易重啟做好了準備。今年1月,CCER交易隨著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啟動而正式重啟。

  包明鑫親歷了CCER市場的發展進程。2017年CCER新項目暫停備案前,包明鑫以第三方機構工作人員的身份做企業碳排放量核查和減排量審核時,企業對其態度截然不同。“做碳排放量核查時,有些企業人員認為我們是去找茬,給他們增加工作量。而做減排量審核時,企業人員認為我們是帶著錢去的,態度明顯變好。”包明鑫說,今年CCER交易重啟后,企業開發CCER項目的熱情再度被點燃,前來咨詢、邀請第三方核查機構去看項目的需求很快多了起來。

  2023年10月,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首批四項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方法學,包括《造林碳匯方法學》《并網光熱發電方法學》《并網海上風力發電方法學》《紅樹林營造方法學》,明確了各項目的適用條件、減排量核算方法、監測方法、審定與核查要點等。

  記者通過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注冊登記系統及信息平臺梳理發現,目前已經公示的44個減排項目,主要有貴州青海內蒙古江西湖南、湖北、貴州等地的造林碳匯項目,新疆、青海、甘肅等地的光熱項目,福建的紅樹林項目,還有一些海上風電項目(其開發者主要是中國廣核集團、國家電力投資集團、中國三峽能源集團三家企業的下屬公司)。

  作為受關注度較高的造林碳匯項目,業內人士認為,此類項目審批對證明材料要求高,一些集體林場所有者無法提供。“企業開發林業碳匯的積極性高、期望值高,但開發過程并不順利。”莫凌水告訴記者,“由于國家實施精準滅荒工程,新造林面積變少了,有的造林碳匯開發項目簽了10萬畝,最后開發出來的只有9000多畝。未來我國林業碳匯的潛力更多在于現有林地的可持續經營,增加林地生物蓄積量,增加碳吸收量。”

  中創碳投交易與金融事業部副總經理王媛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CCER交易已經重啟,生態環境部支持減排技術具有一定先進性的降碳增匯項目。海上并網風力發電、光熱并網發電、造林碳匯、煤礦低濃度瓦斯和風排瓦斯無焰氧化、公路隧道照明系統節能等屬于投資成本高、技術難度大、推廣程度低的新型減排項目。“主管部門優先選擇這些項目開發CCER相關產品,是期待通過CCER的額外收益政策,刺激此類技術和項目的推廣,起到推動減排的作用。”王媛說。

  未來如何完善

  國際碳信用一度經歷信任危機,遭遇“重復計算”“信用超發”“減排作用被夸大”等詬病,企業購買碳信用用于抵消碳排放的行為也被質疑為“洗綠”。因此,一些國際知名企業在碳信用方面開始嘗試新的做法,例如今年谷歌宣布停止購買廉價碳信用,轉而投資碳清除市場;微軟加大了對碳清除項目的支持,今年達成一項800萬噸碳清除碳信用的訂單。

  “各大買家對于采購碳信用帶來的實際減排效果十分重視。”王媛說,碳清除項目是從大氣中清除碳,減碳效果更為直接,因此受到碳信用買家的關注。目前碳清除項目(CDR)有直接空氣捕集與持久儲存、土壤碳封存、生物質碳清除與儲存、提升礦化效果等類型,未來有望成為碳信用交易的重要品類。

  對于國內碳信用市場建設,業內人士認為,主管部門、企業、服務機構應協同發力,進一步完善相關機制。

  包明鑫表示,CCER方法學應做到科學可靠,保證減碳效果的真實性,提高國內碳信用的國際認可度。專業機構則應推動新方法學的開發,讓新一代環保技術可以獲得發展資金。

  王媛建議,減排企業應全面盤點自身碳資產,挖掘碳資產開發潛力。積極推進現有CCER項目開發,研究新方法學開發可行性,參與國際減排機制或地方碳普惠機制,豐富碳資產價值實現路徑。企業應通過構建碳排放數字化管理平臺,提高碳管理效率。

  另外,王媛認為,主管部門可以進一步完善CCER項目管理程序,簡化或規范CCER注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開戶流程,增加項目登記和減排量登記各環節信息公開的透明度。在林業碳匯方面,亟須組建技術專家團隊,對項目開發過程中遇到的復雜問題形成一致指導意見。應發布更多領域CCER方法學,支持更多減排效果明顯、社會期待高的降碳增匯項目,讓更多的減排項目業主參與到CCER市場中。應出臺碳資產質押業務流程或管理辦法,這將有助于支持金融機構參與碳市場,充分利用央行碳減排支持工具支持清潔能源、節能環保和碳減排技術的推廣,擴大碳質押等金融創新工具的應用,并同步推出碳保險等其他金融產品和服務。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