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各個試點逐步向投資機構及個人開放,碳
市場也逐步成為投資界關注的熱點。熟悉股市的朋友都聽過一句說話,“股市有風險,投資須謹慎”,那同為投資渠道的
碳市場,又具有哪些風險?在什么情況下錢Duang~的一下就可能飛走了?我們今天就來看看有什么因素可以影響碳價。
碳市場是一個政府創造出來的市場,市場的供需是政府通過一定的配額分配規則決定。如果政府決定要比基準年份減少更多的溫室氣體,將直接導致配額發放減少,進而推動碳價上升。在現實中,美國的RGGI為了提振低迷的碳價,直接將企業的配額削減了45%,相當于對企業提出了更高的減排目標,直接推動碳價上揚。而全球最大的碳市場EU ETS在2013年也進行推遲配額拍賣的改革,減少市場配額數量,提振碳價。
經濟形勢
國際談判有一句話,“氣候
問題歸根結底是發展問題”,說的是在不同的經濟體之間經濟越發達排放越多,限制排放就是限制發展,尤其是對發展中國家不公平。這個道理對于同一個經濟體的不同時間段同樣成立,經濟形勢變好則生產加大,能耗變多,對配額的需求增加,導致價格上升,反之亦然。歐盟在2008年的經濟危機后出現經濟衰退,大量的公司倒閉,工人失業,直接導致了能源需求的下降,使得碳價從每噸二十多歐元下跌到只有兩三歐元。
市場投機與熱錢等因素
這方面就和傳統的股票證券交易市場一樣了。市場上存在大量的投資者,他們一方面起到了加大流動性活躍市場的作用,另一方面其逐利的天性也使得他們自覺不自覺地進行投機,造成價格波動。
天氣變化
人們在取暖上耗費了大量的能源,因此,如果出現一個暖冬將大大減少用于取暖的燃料以及
電力,相應的排放也將減少,而碳價也就隨之下跌;反之,一個異常寒冷的冬天也就極有可能意味著碳價的上揚了。
能源價格
我們知道,天然氣比煤炭清潔,風能、太陽能更是零排放,但清潔能源的高價格阻礙了我們大量的使用它們。因此,當能源的相對價格出現變化,往往就會導致能源使用的變化,從而推動碳價的變化。還是以RGGI為例,當年美國在本土實現頁巖氣的大規模開采,大大降低了頁巖氣(天然氣)的價格,從而使得大量的發電公司棄煤用氣,其排放遠遠小于制度設計時的預期,導致了價格的大幅下跌。
中國市場?
當然,我們以上將的因素都是在市場相對成熟,交易比較活躍,市場參與者已經建立對碳價長遠預期這樣的情況下才能影響市場價格。目前國內市場仍然未達到這個階段。國內7個試點在2014年6~7月迎來首個配額清繳期,交易額大幅上升,但
北京試點價格水漲船高,而
深圳、廣東和天津的碳價卻一路走低,說明市場需要進行更多的交易來發現價格,還沒有足夠的認知和金融工具(期貨等)將能源、天氣等長期因素的影響體現到價格上。目前,對試點碳價影響最大的,大概就是試點發改委催促企業清繳配額的通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