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今天發布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
政策與行動2024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中國減污降碳協同推進格局初步形成,2013-2023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下降超過85%和60%,
碳排放強度下降超34%。
中國把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總抓手,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一體謀劃、一體部署、一體推進、一體考核,成效顯現。
中國新能源發電比重持續提升。《報告》指出,2023年,我國非化石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較上年提高了0.3個百分點,增至17.9%,煤炭消費占比從2013年的67.4%降至55.3%。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達到15.16億千瓦,占全國發電總裝機的51.9%,煤電裝機占比首次降至40%以下。風電、光伏平均利用率分別為97.3%和98%,可再生能源年發電量約占全社會用電量的1/3。
中國新能源
市場不斷擴大。《報告》顯示,中國新能源裝機規模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約占全球的40%,是美國、歐盟和印度之和。自2020年以來,中國風電光伏連續3年新增裝機超過1億千瓦,其中2023年新增2.9億千瓦,約占全球風電光伏新增裝機的63%。
中國新能源技術領跑全球。《報告》指出,過去10年間,我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取得的巨大技術進步和大規模應用,有力推動了全球風電和光伏發電成本分別下降超過60%和80%。2023年,“新三樣”(電動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產品)合計出口1.06萬億元,同比增長29.9%,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
中國減污降碳協同的政策體系不斷健全。中國發布大氣污染物與溫室氣體融合排放清單編制技術指南,出臺《關于推進污水處理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實施意見》,推動規劃和建設項目環評中開展溫室氣體排放影響評價,開展碳監測評估和推進固定排放源協同管理。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夏應顯表示,今年的《報告》全面展示了2023年以來各領域各部門應對氣候變化政策、措施和重點工作的進展和成效,以數據和事實體現我國重信守諾、聚焦落實的理念,體現了我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負責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