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總量的不斷增大,對能源需求量也會不斷增加,
碳排放量也會不斷增加。在能源消費結構不變的情況下,經濟的發展一般會導致碳排放量增加。城市必須抑制煤炭消費量的增長,提高石油、天然氣比重。在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在短期內不可能得到改善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在對能耗需求不高的產業中推廣使用太陽能、水能、生物質能、氫能等低碳能源來減少煤炭消費量,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此外,要充分利用重慶嘉陵江及長江優越的水力資源,發展水電。
重慶作為國家的老工業基地之一,工業基礎良好。1997—2008年重慶市第二產業對國民經濟的平均貢獻率為53.55%,遠遠高于第一產業的4%和第三產業的42.45%,對重慶市的經濟發展起到了主導和帶動作用。直轄以來重慶市對傳統的產業結構進行了調整,逐漸發展形成了以
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
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等為主導產業的產業結構特點。重慶市的優勢產業大部分是國際上公認的高碳產業,如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和火力發電等,由此與之緊密相連的關聯性產業也大多是高碳產業如汽車制造、
鋼鐵冶煉等。因此,碳排放的主要壓力在于第二產業,對現有產業鏈進行優化,在產業鏈中降低能源消費量,提別是煤炭的消費量,進一步提高天然氣等能源的使用。另一方面,有選擇性的淘汰一批低效高耗能產業,并對現有生產流程進行技術革新,開發利用新的生產技術。此外,隨著重慶經濟的發展,房地產業發展異常迅速,建筑業作為高能耗行業,應加以重視,降低建筑業能耗強度對碳
減排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