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開市以來一直領跑的湖北碳
市場,終于要迎來履約“大考”。履約標志著
碳市場首年運行的結束,也是一次對市場設計的最終總結和考驗。配額發放是否合理,市場運行是否順利,企業教育是否到位……這些
問題的答案,都將得到不同程度的體現。
履約成績很“燙手”
“
碳排放權”,是指企業依法取得向大氣排放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等的權利。經過當地發改委部門核定,企業可以取得一定數量的碳
排放權配額。當企業實際排放量較多時,超出部分需花錢購買;若企業實際排放較少,剩余部分可在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出售獲利。
2011年10月29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確定
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及
深圳市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
目前全國7個試點,已有5個試點省市完成履約,履約率高達95%以上,湖北是7個試點中僅剩的未履約的兩個試點之一。
全國在關注湖北,世界在關注湖北。履約的好壞,直接影響湖北省今年的
節能減排任務是否能夠順利完成。
按照工作節點,5月1日企業根據排放核查數據開始進行履約,在注冊登記系統中按照要求提交和排放量相等的配額,配額不夠的在交易系統中購買。
6月30日,企業賬戶中所有免費發放的配額將被注銷(企業履約剩余的自己購買的配額可以繼續持有,下一年繼續使用或出售)。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指出,企業應盡快將政府免費發放的配額在市場上交易,避免過期后被注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