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 為了規范本市
碳排放配額(以下簡稱配額)管理,促進
減排行動,保障碳
排放權交易
市場有序發展,根據《重慶市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 本細則適用于本市配額的相關管理行為和活動。
第三條 本市配額管理遵循積極穩妥、規范有效、公平透明的原則。
第四條 本市對年碳排放量達到一定規模的排放單位(以下簡稱配額管理單位)實行配額管理。2015年前,將2008—2012年任一年度排放量達到2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工業企業納入配額管理。
第五條 市發展改革委負責對配額進行統一管理。
市發展改革委委托有關單位(以下簡稱登記簿管理單位)對本市碳排放權交易登記簿(以下簡稱登記簿)進行管理。
第六條 配額管理單位應當在規定時間內向登記簿管理單位申請開設登記簿賬戶,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等主體資格證明材料;(二)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文件;(三)所提交材料的真實性說明;(四)登記簿管理單位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登記簿管理單位收到申請材料后,符合條件的,在2個工作日內為配額管理單位開設登記簿賬戶。
第七條 本市對配額實行總量控制。以配額管理單位既有產能2008—2012年最高年度排放量之和作為基準配額總量,2015年前,按逐年下降4.13%確定年度配額總量控制上限,2015年后根據國家下達本市的碳排放下降目標確定。
配額管理單位在2011—2012年擴能或新投產項目,其第一年度排放量按投產月數占全年的比例折算確定。
2015年前配額實行免費分配。
第八條 配額管理單位每年應當在規定時間內通過碳排放電子申報系統和加蓋公章的書面文件向市發展改革委申報本年度排放量(以下簡稱申報量)。逾期未申報的,視為放棄該年度配額。
配額管理單位實施減排工程,其預計年度減排量可納入年度排放量一并申報。減排工程應當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一)2010年12月31日后投入運行;(二)履行了基本建設程序;(三)具有直接減排效果,且減排量可量化;(四)不屬于國家和本市規定應同步實施的工程。
第九條 配額管理單位申報年度及以后年度新增產能形成的排放量原則上不納入申報范圍。如該排放量不能單獨核算,按產量分攤后扣除;如不能按產量分攤排放量,一并納入申報范圍。
第十條 配額管理單位申報量之和低于年度配額總量控制上限的,其年度配額按申報量確定。
配額管理單位申報量之和高于年度配額總量控制上限的,按以下規定確定年度配額:
(一)配額管理單位申報量高于其歷史最高年度排放量的,以兩者平均量作為其年度配額分配基數(以下簡稱分配基數);配額管理單位申報量低于其歷史最高年度排放量的,以申報量作為分配基數。
(二)配額管理單位分配基數之和低于年度配額總量控制上限的,其年度配額按分配基數確定;配額管理單位分配基數之和超過年度配額總量控制上限的,其年度配額按分配基數所占權重確定。
第十一條 市發展改革委在配額管理單位年度排放量申報規定時間結束后20個工作日內,下達本年度配額。
登記簿管理單位收到年度配額分配方案后2個工作日內,通過登記簿發放配額。
第十二條 配額管理單位申報量超過市發展改革委審定的排放量(以下簡稱審定排放量)8%以上的,以審定排放量與申報量之間的差額扣減相應配額。
配額管理單位實際產量比上年度增加,且申報量低于審定排放量8%以上的,以審定排放量與申報量之間的差額作為補發配額上限。補發配額總量不足,按該差額占補發配額總量的權重補發配額。
配額管理單位實施了第八條第二款規定的減排工程,其減排量經市發展改革委審定后,在申報量中予以扣除。
第十三條 補發配額來源:
(一)扣減的配額;(二)排放設施轉移或關停收回的配額;(三)第十條規定的配額管理單位所獲配額之和低于年度配額總量控制上限的差額部分。
第十四條 市發展改革委在每年4月20日前完成上年度排放量審定,調整上年度配額。
登記簿管理單位根據配額調整方案,在2個工作日內通過登記簿對配額予以變更。
第十五條 配額通過交易發生變更的,登記簿根據交易系統發出的指令自動變更。
配額通過其他原因發生變更的,相關權利人應當向登記簿管理單位申請變更登記,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變更登記申請書;(二)申請人身份證明文件;(三)配額變更證明材料。
登記簿管理單位在收到材料后,符合條件的,在2個工作日內通過登記簿予以變更。
第十六條 配額管理單位與配額管理單位合并的,由合并后存續或新設單位繼受配額,并履行配額清繳義務。
配額管理單位與非配額管理單位合并的,由合并后存續或新設單位繼受配額,并履行配額清繳義務。原非配額管理單位的碳排放不納入配額管理。
單位合并的,按照如下規定辦理相關手續:
(一)參加吸收合并的單位應當在辦理合并手續前,書面報告市發展改革委,登記簿管理單位在2個工作日內凍結配額管理單位賬戶。存續單位在合并結束后10日內向登記簿管理單位提出配額變更申請,登記簿管理單位在2個工作日內對相應配額進行變更,注銷被合并配額管理單位的賬戶。存續單位是非配額管理單位的,登記簿管理單位在2個工作日內為其開立登記簿賬戶,注入被合并配額管理單位的配額,同時注銷原配額管理單位的賬戶。
(二)參加新設合并的單位應當在辦理合并手續前,書面報告市發展改革委,登記簿管理單位在2個工作日內凍結配額管理單位賬戶。新設單位在取得營業執照后10日內向登記簿管理單位提交登記簿開戶申請,登記簿管理單位在2個工作日內為其開立登記簿賬戶,將凍結賬戶的配額轉移至該賬戶,同時注銷凍結的賬戶。
第十七條 配額管理單位分立的,存續單位或新設單位繼受原單位的配額,并履行各自的配額清繳義務。
單位分立的,按照如下規定辦理相關手續:
(一)采取派生分立的,應當提前擬訂配額分拆方案,書面報告市發展改革委,登記簿管理單位在2個工作日內凍結該單位登記簿賬戶。新設單位在取得營業執照后10日內向登記簿管理單位提交登記簿開戶申請,登記簿管理單位在2個工作日內為其開立登記簿賬戶,根據配額分拆方案將凍結賬戶的相應配額轉移至該賬戶,同時解凍原單位賬戶。
(二)采取新設分立的,應當提前擬訂配額分拆方案,書面報告市發展改革委,登記簿管理單位在2個工作日內凍結該單位登記簿賬戶。新設單位在取得營業執照后10日內向登記簿管理單位提交登記簿開戶申請,登記簿管理單位在2個工作日內為其開立登記簿賬戶,根據配額分拆方案將凍結賬戶的配額轉移至相應賬戶,同時注銷原單位賬戶。
第十八條 配額管理單位應當在每年6月20日前通過登記簿提交與審定排放量相當的配額(含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下同),并向市發展改革委提交加蓋公章的書面申請文件。
2015年前分兩期履約,配額管理單位在2015年6月20日前履行第一期配額清繳義務;在2016年6月20日前履行第二期配額清繳義務。
市發展改革委收到申請文件后,交由登記簿管理單位通過配額清繳審核,注銷相應配額。
配額清繳期屆滿后,配額管理單位未提交書面申請文件,視為未履行配額清繳義務。已提交書面申請文件,但未通過登記簿提交配額或提交的配額數量不足的,由登記簿管理單位注銷已提交的配額,并視情況認定為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配額清繳義務。
第十九條 配額管理單位將全部排放設施轉移出本市行政區域或整體關停排放設施,應當及時向市發展改革委報告,市發展改革委審定其排放量后收回免費分配的剩余配額,并通知登記簿管理單位注銷該單位登記簿賬戶。
第二十條 2015年前,每個履約期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使用數量不得超過審定排放量的8%,減排項目應當于2010年12月31日后投入運行(
碳匯項目不受此限),且屬于以下類型之一:
(一)節約能源和提高能效;(二)清潔能源和非水可再生能源;(三)碳匯;(四)能源活動、工業生產過程、農業、廢棄物處理等領域減排。
市發展改革委結合本市產業結構調整、
節能減排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等情況對減排項目的要求進行調整。
第二十一條 本細則所稱歷史最高年度排放量,是指2008年至配額管理單位排放申報年度審定排放量的最高值。
第二十二條 國家和本市對配額管理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二十三條 本細則由市發展改革委負責解釋。
第二十四條 本細則自公布之日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