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自2022年8月成功入選國家首批氣候投融資試點城市以來,立足加強低碳領域產融結合,強化金融模式和工具創新等方向,積極打好應對氣候變化、綠色低碳發展的“組合拳”,在優化產業結構、改善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持續發力,在促進高質量發展中發揮出顯著作用。
建立完善特色氣候投融資項目庫。深入推進氣候投融資試點建設,包頭市在完成《包頭市氣候友好型企業評價標準》編制,優化氣候友好型企業評價流程的同時,建立氣候變化投融資動態項目庫,通過制定《包頭市氣候投融資項目入庫標準》《包頭市氣候投融資氣候項目入庫評價辦法》,積極挖掘和培育綠色低碳、適應氣候變化、減緩氣候變化項目,收集了包頭市賽汗塔拉生態園
碳普惠景區建設、包頭市大型活動(會議)
碳中和示范項目等一批具有典型意義的低碳項目,累計入庫項目447個,總投資超1000億元。
充分運用科技助力降碳減污協同。加速降碳減污協同邁進,包頭市積極推進碳捕集、利用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創新開發行業唯一、自治區唯一的北方稀土“稀土碳酸鹽連續化生產
節能降碳技術”,成功入圍2023工業綠色發展大會“原材料工業20大低碳技術”;創新發展的全球首套包鋼包瀜“10萬噸碳化鋼渣綜合利用項目”,入選全國減污降碳典型案例,并在第二十八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8)上進行了發布;國內最大、內蒙古和
鋼鐵行業首個CCUS全產業鏈示范工程—包鋼(集團)公司200萬噸CCUS一期50萬噸示范項目正在穩步有序推進;全國首臺套的天津大學“一氧化碳制甲酸鈣技術”工程已投產試運行;內蒙古首個鐵渣山分布式光伏項目——包鋼集團5兆瓦分布式光伏項目成功并網發電,一系列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應用,有力推進經濟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為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提供強力支撐。
創新金融模式和工具有序發展氣候投融資。促進社會資金重點支持碳達峰碳中和、氣候變化、新能源及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包頭市積極強化氣候友好產業政府引導基金。創新氣候金融產品模式,包頭市政府與興業銀行簽署150億元氣候投融資戰略合作協議,與中國銀行簽署5年400億元投融資協議。探索綠色貸款、綠色債券、氣候保險、氣候技術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等金融工具,引導和激勵金融資源向綠色發展領域配置轉型,成功發行全國首單CCUS領域長期貸款、全國鋼鐵行業首單碳中和綠色公司債券、全國首單草原
碳匯遙感指數保險等10余項全國、全區首創性氣候金融產品。截至2023年末,全市綠色信貸余額首次達到382.84億元,較2022年同期增長71.27%。全市累計使用碳
減排支持工具20.26億元,帶動
碳減排量77.8萬噸。
智力支撐區域特色的氣候投融資服務產業。加快推進建立健全綠色高質量發展和氣候投融資智庫功能,提供智力支撐,包頭市編制了氣候變化及雙碳服務業產業目錄,組建了氣候投融資專職機構“包頭市氣候變化投融資產業促進中心”,成立了國家碳計量中心(內蒙古)包頭分中心、內蒙古智慧物流碳中和技術創新研究院、內蒙古自治區碳中和協同創新中心、內蒙古明陽北方智慧能源研究院、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包頭)教育實踐基地等專研機構,組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碳匯資源資產管理運營公司,新建大地熊(包頭)先進磁性材料、包鋼集團
冶金工程、明陽智慧能源研究院氫能研發3家院士工作站,初步構建起產學研一體化產業基礎,為全市推進氣候投融資試點建設奠定堅實后盾。
自氣候投融資試點建設以來,截至今年6月底,包頭市綠色信貸余額較氣候投融資試點建設前實現300%增長。通過推動
碳金融體系創新發展,使得更多社會資金向綠色低碳領域流動,全域推動包頭市“兩個稀土基地”和“世界綠色硅都”建設,有力促進綠色低碳轉型,積極推進全市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讓包頭老工業基地創新發展的新路子成色更足更“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