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是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在全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和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為做好金融領域改革發展工作,服務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湖北金融部門如何吃透改革要求,以釘釘子精神抓好各項改革任務的落實?關鍵在于要全面把握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本地區本領域發展的戰略定位和指示要求,把湖北的金融工作放在中國式現代化宏偉藍圖中來謀劃和考量,深入分析湖北的優勢、存在的短板,有的放矢、精準發力。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在這兩方面,湖北的優勢和責任都較為突出。湖北高校和高新技術企業總數排名全國前列,同時擔負著確保“一江清水東流”的特殊使命。近年來,湖北金融部門立足區域科教資源優勢,搶抓全國
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結算系統(中碳登)落戶湖北武漢的機遇,大力推進科技金融和綠色金融創新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以科技金融和綠色金融為突破口推進金融改革創新,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提升金融服務質效,既有良好的基礎,又契合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的迫切需要。
一、發展科技金融,為科技企業提供更高效金融服務
《決定》提出,要構建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制,加強對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湖北科技創新優勢突出,擁有百余所高校、3000余家各類科研機構,高新技術企業以全省約1.5%的企業法人數貢獻了全省近35%的企業利潤、55%的專利授權量和70%的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2015年,中國人民銀行等九部門聯合發布《武漢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創新專項方案》,武漢城市圈成為全國首個科技金融改革試驗區,在推進科技金融創新、促進科技資源與金融資源的有效對接方面先行先試,探索形成基于“六專機制”的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金融綜合服務,被國務院作為全國第二批支持創新相關改革舉措推向全國。
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湖北省分行指導金融機構開展科技金融服務能力提升行動,豐富科技信貸產品體系,助力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單列100億元“鄂創融”專項再貸款再貼現工具額度,精準支持科創領域,今年上半年累計發放51.9億元。引導金融機構根據科技型企業特點,推廣創新積分貸、知識產權質押貸、“人才貸”等專屬科技信貸產品,發展投貸聯動業務模式,破解金融機構“看不懂、看不準、不敢貸”
難題,增強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可得性。截至今年6月末,湖北金融機構運用創新積分累計發放貸款345億元,發放知識產權質押貸款92.6億元,發放人才貸款59.7億元,投貸聯動業務規模396.3億元,合計覆蓋企業超9000家。
但從湖北省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工作實踐看,信息供給與需求、金融服務能力與科創的專業性、科創貸款收益與風險的三個不匹配等
問題還比較突出,制約了金融機構向科技企業尤其是缺抵押缺擔保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有效的資金支持。
中國人民銀行湖北省分行將圍繞湖北科技創新重點領域,進一步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調聯動,貫徹落實好《決定》部署以及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扎實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工作要求。健全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創新體系,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全鏈條、全生命周期的接力式金融服務;完善科技金融服務效果評估機制,激勵金融機構為科創企業提供精準、優質和高效的金融服務;用好用足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及財政貼息
政策,延續實施“鄂創融”專項工具;創新科技信貸服務和產品,推廣創新積分貸、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大力發展“人才貸”等業務;推廣投貸聯動業務模式,為科技型企業提供更好的長期性融資服務。
《決定》提出,要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快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制機制。湖北省是長江干線流經里程超過千公里的唯一省份,擔負著確保“一江清水東流”的特殊使命。近年來,湖北省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碳金融為特色,大力推進綠色金融創新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湖北是最早開展碳
排放權交易試點的七個省市之一,也是中碳登所在省份,碳金融發展基礎較好。中國人民銀行湖北省分行成立了綠色金融(碳)金融工作專班,圍繞碳金融創新,指導和推動轄內金融機構用好貨幣政策工具,創新綠色金融產品,促進綠色金融與綠色產業深度融合,推出了全國首筆在中碳登備案的碳排放權質押貸款、全國首筆新能源汽車積分收益權質押貸款等多項“全國首創”。截至今年6月末,全省綠色貸款同比增長22.8%,人民銀行碳
減排支持工具累計支持金融機構向湖北
碳減排等領域發放貸款398.1億元,帶動碳減排量792萬噸。今年上半年,創設的“鄂綠融”綠色低碳專項政策工具累計發放63.2億元。
下一階段,中國人民銀行湖北省分行將與有關部門加強協調配合,引導轄內金融機構貫徹落實《決定》精神,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進一步做好金融支持長江經濟帶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碳金融為特色,打造綠色金融資源聚集高地,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綠色低碳發展的支持力度。重點在深化“電—碳—金融”模式的同時,盤活林業
碳匯、農業碳匯等生態資源,打通“綠色資源—綠色資產—綠色金融”循環機制堵點;依托中碳登資源,引導金融機構大力開展碳排放權質押、碳回購、碳債券等碳金融產品創新,探索發展
碳資產管理、
碳交易信用保證等碳金融服務;進一步強化“錢促綠”機制,大力推廣綠色融資企業(項目)評價掛鉤貸款、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等金融產品,強化低碳轉型目標與利率定價的關聯度;持續優化湖北綠色金融綜合服務平臺(鄂綠通)功能,做好綠色低碳發展領域的產融對接。
三、重點突破帶動全局,多維推進湖北金融領域改革創新
近年來,湖北省委、省政府大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五個以”的探索,即:以流域綜合治理為基礎統籌推進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以供應鏈體系建設為抓手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以城鎮和產業“雙集中”發展為切入點推動新型城鎮化、以信息化賦能推進四化同步發展、以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為載體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前,湖北省正在試點的基礎上,繼續加大改革探索力度,全面推進“五個以”。
“五個以”的實踐體系框架涵蓋湖北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重點領域。金融,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的重要動力,各領域的全面發展需要以金融改革創新各領域的突破,帶動金融服務質效的全面提升。
發展普惠金融方面,堅持把改善民營企業融資環境作為重點,扎實開展民企對接專項行動,從“點、線、面”三個維度開展工作,常態化推行“四方會商”機制,協同推進各項政策落地,多元化拓寬工作路徑,努力為民營中小微企業發展提供金融支持。
發展養老金融方面,繼續夯實基礎金融服務,督促金融機構提升老年群體現金支付、賬戶服務等金融服務質量;推動養老領域信貸投放,按照擴大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試點范圍的有關要求,引導金融機構加強有關項目儲備,積極對接政策資金,創新支持養老產業的信貸產品和模式。
發展數字金融方面,加強研究探索,高質量推進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優化數字化服務流程,加快數字金融產品創新和迭代,激活金融服務新功能;引導金融機構強化科技賦能,大力推廣以“301”線上貸款模式為代表的數字金融產品,減少抵押物依賴,持續擴大信用貸款投放。
此外,在助力湖北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方面,繼續深化自貿區金融創新,推進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方面的金融改革創新舉措;針對流域綜合治理、供應鏈體系建設、城鎮和產業“雙集中”發展等,梳理金融可以在哪些場景有所作為,以及金融創新的著力點和方向,找準金融服務的突破口和切入點,以金融改革創新帶來的充沛活力,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