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構建
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產品碳標識
認證制度、產品
碳足跡管理體系。其中,構建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對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助力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如同走路會留下腳印,人類的生產生活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二氧化碳,在地球留下“足跡”。碳足跡是指特定對象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和清除量之和,以二氧化碳當量表示。碳足跡可以用來反映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為實現溫室氣體
減排提供參考。目前,一些國家正在嘗試將碳足跡管理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
政策工具,其中產品碳足跡應用最為廣泛。
江蘇省在助力實現“雙碳”目標的探索上走在前列。今年2月,省發展改革委、省
市場監管局、省生態環境廳等六部門聯合印發的《江蘇省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全鏈條推動產品碳足跡的標準建設、核算、標識認證和應用場景開發。到2025年,出臺若干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和標準,力爭完成400個產品碳足跡核算工作,電池、光伏、
鋼鐵等重點行業碳足跡背景數據庫初步搭建,省級產品碳足跡公共服務平臺啟動運行,產品碳足跡標識工作體系初步建立。
在企業層面,很多江蘇企業已在產品碳足跡管理方面提前探路。去年底,在蘇州一家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一款銷往歐洲的智能控制器完成碳足跡核查,拿到我省首張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實時碳足跡證書。今年8月,位于儀征棗林灣旅游度假區的揚州聚源春茶葉專業合作社獲得全國首批茶葉碳足跡標識認證,為揚州茶產業全鏈條綠色轉型提供了樣本。
目前,我國在產品碳足跡管理方面仍存在標準體系不完善、數據獲取有難度、技術支撐尚不足等
問題,構建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還需要多方協調、形成合力。生態環境等部門要抓緊開展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編制工作,遴選出一批產品先行先試,積極為推動發布產品碳足跡核算通則標準、重點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標準,建立完善產品碳足跡因子數據庫以及標識認證、分級管理、信息披露等制度的擬定提供參考;市場監管部門要充分發揮質量認證助企降碳增效作用,對重點產業鏈率先探索開展碳標識認證試點,推動及早頒發一批碳標識認證證書,引導企業
節能降碳;能源、交運、住建、工信、農業農村等重點領域要加快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逐步實施碳足跡管理標準,實現綠色低碳產品的推廣和應用;財政等部門要在公共采購、公眾消費、綠色出行和
碳普惠場景中,加大優先采購和使用碳足跡較低產品的力度,鼓勵更多企業生產環保產品;教育部門以及廣大高校要根據碳足跡管理人才需要,立足環境科學,兼顧管理學、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等跨學科教育,以系統思維推進碳足跡人才隊伍的建設和培養,同時,廣大企業也要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在推進產業鏈向低碳化、綠色化轉型的同時,積極培育更多具備碳足跡管理能力的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