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陳翊庭:深化滬港合作 促進綠色金融創新與發展

2024-8-30 10:41 來源: 新華財經

  導讀:綠色金融是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手段,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做好包括綠色金融在內的五篇大文章,增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建設國際綠色金融樞紐是打造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內容,上海正加速推進國際綠色金融樞紐建設工作,支持服務“雙碳”目標。

  在此背景下,新華財經聯合綠色金融60人論壇(GF60)推出“上海國際綠色金融樞紐建設”系列專訪活動,以期為上海打造國際金融中心及國際綠色金融樞紐目標貢獻專業智慧與力量。本期專訪對象為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陳翊庭,分享香港綠色金融發展經驗及滬港合作前景。

  新華財經:全球綠色金融的發展現狀為何?主要面臨哪些挑戰?香港如何抓住綠色金融發展機遇,成為亞洲領先的綠色金融中心?

  陳翊庭:隨著全球對ESG議題越來越關注和對氣候變化風險意識的提高,很多國家和地區都設定了碳中和目標,為了兌現這些承諾,全球的經濟發展都需要向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方向轉型。在這個轉型的過程中,綠色金融市場將會發揮重要的作用,也迎來了快速發展。

  從資產類別看,傳統資產例如綠色及可持續債券和綠色信貸仍為全球綠色金融市場中的主流投資工具,綠色權益產品如綠色股指、綠色基金規模也在增長,新興資產如碳排放權、碳排放衍生工具開始興起。從地區發展來看,歐洲在綠色金融領域起步較早,仍在全球市場中占主導地位,綠色金融產品及服務體系較為成熟;以中國為代表的亞太地區國家綠色金融市場近幾年發展迅速,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綠色債券市場之一。

  ESG信息披露作為促進綠色金融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和重視。一方面,各國監管機構都在致力于提高上市公司的ESG信息披露,為投資者提供決策參考。另一方面,投資者對于ESG投資的關注和熱情也在明顯提升。

  目前全球綠色金融發展主要面臨兩方面的挑戰:一是,全球缺少有統一共識的綠色標準,例如參與ESG評級的機構繁多,迫切地需要建立統一的ESG標準體系。二是,相比歐洲,亞洲的綠色金融起步較晚,目前還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綠色金融產品種類有限,長期資金在綠色金融產品方面的配置比例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香港的機遇:首先,要實現碳中和、可持續發展的經濟轉型,需要進行大量的融資。在這方面,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可以充分發揮資源配置的功能,幫助可持續發展項目找到資金。例如,2023年,在香港安排發行的綠色和可持續債券總額居亞洲區市場首位,占亞洲區市場總額的37%;目前已經有6家中國新能源車公司在香港上市,與電動車產業相關的上市公司22家。其次,香港金融市場可以通過開發包括綠色ETF和碳金融產品在內的綠色金融產品為節能減排的經濟行為提供正向激勵,以市場化的工具,鼓勵更多企業參與綠色可持續發展。

  新華財經:您認為金融創新和監管政策應如何協同以加速綠色經濟轉型?有哪些具體的政策或措施?

  陳翊庭:我們應該強化政策及監管體系,在加強政策指引的同時,鼓勵金融創新。

  就香港市場而言,香港政府及監管機構一直從政策激勵、開發統一綠色金融標準、提升信息披露、產品創新及市場教育等多方面推動綠色金融市場發展。

  政策激勵方面:香港政府為2018年推出“政府綠色債券計劃”,為債券發行人提供資助,也推出一系列政策為綠色金融科技公司提供資助,吸引更多相關專業服務機構在香港建立及擴張業務。

  在開發統一的綠色金融標準方面:香港金管局今年5月公布了香港可持續金融分類目錄,為業界提供一套綠色金融的評估框架。

  在提升信息披露方面:作為香港上市公司的監管機構之一,香港交易所從2012年開始推出多項ESG披露準則和指引。此后,我們不斷完善對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的要求,從“一般披露”上升到“不披露就解釋”。自從2016年起,我們要求所有上市公司都必須每年發布ESG報告,強制性、可量化成為了ESG披露準則的新特點。近年來,我們進一步與國際接軌強化披露,我們將國際公認的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小組(TCFD)的多個主要建議納入了ESG披露規定,今年4月,我們依據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ISSB)發布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S2號—氣候相關披露》,優化了上市規則中有關氣候的信息披露規定,新規將于2025年1月1日生效。

  在鼓勵金融產品創新方面:香港交易所一方面在全力支持傳統綠色產品的發展,例如香港市場上的ESG ETF產品種類不斷豐富,2022年還迎來了首個碳期貨ETF。另一方面,我們在積極探索碳市場機遇。我們于2022年10月推出自愿碳市場Core Climate,為目前國際上唯一提供以港幣及人民幣結算自愿碳信用的交易平臺,平臺上交易的優質碳信用源均經過國際認證,方便區內企業利用碳市場來實現減碳目標。

  提供市場教育:在過去多年的監管工作中,我們發現市場教育與推廣對于提升上市公司的ESG表現,以及社會對于可持續投資的重視,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香港交易所與一些專業組織合作,推出了專為董事準備的網上培訓和短片,刊發各類指引,并舉辦了一系列ESG主題在線研討會等,希望提升上市公司、董事會以及整個市場的ESG理念與實踐。

  新華財經:《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支持香港打造大灣區綠色金融中心”。您認為香港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中心建設中發揮了哪些核心作用?

  陳翊庭: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有條件利用更開放的國際視角和經驗,來支持大灣區綠色金融生態圈發展。香港目前是亞洲最大的資產管理市場,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市場,以及內地企業最大的離岸融資中心。香港具有全球一流的商業基礎設施,健全的監管環境,并匯集了多元化的流動性、投資者、金融產品和專業人才,這些都可以為發展綠色金融中心提供良好的基礎。

  香港支持不同發展階段的綠色科技企業的融資需要。香港市場的上市制度,有助吸引亞洲以至全球的企業來香港融資。債券市場方面,香港特區政府為債券發行人提供資助,吸引內地、香港及海外企業發行不同類型的綠色和可持續相關債券。這些債券為投資者帶來更多選擇,也為這些企業提供融資渠道。

  一國兩制賦予了香港市場連接中國與世界市場的獨特優勢,可作為中國碳市場及ESG相關政策開放和先行先試的試驗田,支持綠色科技和碳市場的國際合作和創新。

  香港作為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在連接內地及全球不同標準之間,可以發揮轉換器作用。香港在發展ESG披露框架方面的經驗也可以為內地提供借鑒。

  新華財經:當前,上海正在積極構建國際綠色金融樞紐。從您的角度來看,上海在綠色金融市場建設方面具有哪些潛力與優勢?

  陳翊庭:作為中國發展最快的經濟中心之一,上海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龐大的金融市場規模,這為綠色金融提供了豐富的資金來源和廣闊的市場空間。

  上海擁有成熟的金融基礎設施,包括股票、債券、外匯和商品等金融市場,以及與之相配套的金融法律、監管體系和金融服務網絡,為綠色金融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在政策支持和創新環境方面,上海市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支持綠色金融發展的政策,如提供綠色貸款、發行綠色債券的優惠政策等。上海自貿區和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為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提供了有利環境。

  上海正致力于建設生態文明和實現綠色發展,催生了對綠色金融的巨大需求,為綠色金融市場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新華財經:您認為上海應如何加強與香港及國際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提升綠色金融市場的國際化水平? 上海與香港應如何協同合作,共同推動綠色金融的創新與發展?

  陳翊庭:上海可通過和香港及其他國際金融中心合作,建立國際綠色金融合作平臺,促進信息共享、經驗交流和標準對接;推動綠色金融標準與國際接軌,可以采納或參考國際公認的綠色金融標準,與國際組織合作,共同開發適用于不同市場的綠色金融標準和認證體系;鼓勵金融機構創新跨境綠色產品,如發行國際綠色債券、設立跨境綠色基金等等。

  上海可發揮其政策引導和金融市場規模優勢,推動內地綠色金融產品創新和標準制定,而香港則可利用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提供跨境金融服務,推動國際投資者參與內地綠色金融市場,同時也方便內地投資者投資香港的綠色金融。比如,香港與上海共同建立的滬港通、債券通可以納入更多綠色產業公司的股票、綠色債券或者ESG ETF,方便國際和國內投資者參與。

  綠色金融60人論壇(簡稱“GF60”)作為非營利性國際化綠色金融交流平臺,通過舉辦學術研討、政策對話、行業交流、課題研究、項目考察等一系列活動,旨在為政策制定者與執行者、行業研究者與實踐者提供國際化的開放交流平臺,也將與更多研究智庫、學術院校、國際組織展開合作,共同助力實現中國與全球的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