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廈門空氣質量全國排名持續提升進位。21日,生態環境部通報今年7月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168個重點城市中,廈門空氣質量排名第一,PM2.5濃度排名第四。
“指標排名雙雙提升。”廈門市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介紹,一直以來,廈門市空氣質量持續保持優良水平,位居全國前列。2023年該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2.61,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7,同比上升2位,優良率99.7%并列全國第一;今年上半年,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廈門空氣質量排名第七、PM2.5濃度排名第十五位,其中,6月空氣質量排名第二、PM2.5濃度排名第六。
然而,亮眼成績離不開一系列良好舉措。今年以來,廈門生態環境部門著力以改善空氣質量為重點,以降低細顆粒物濃度為主線,大力推動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
減排。
“積極踐行全市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工作部署。”工作人員介紹,廈門市高度重視減污降碳協同工作,去年在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專門部署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工作,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期間,提出力爭通過三年試點,形成一套相對完善的、符合廈門特色的減污降碳協同創新管理機制、模式路徑和
政策舉措,實現主要大氣污染物和
碳排放強度相比2023年同步顯著下降8%-15%,“減污降碳協同指數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環境質量和碳排放強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不僅如此,廈門生態環境部門始終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先,接續加碼推出生態環境領域服務經濟穩增長助力高質量發展措施,以及重視加強揚塵綜合治理,加大露天焚燒整治力度。同時,致力于提升區域聯防聯控水平,深化閩西南大氣污染防治聯動機制,健全污染過程預警應急響應機制,有效應對輕微污染天氣。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廈門市注重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進傳統產業綠色低碳發展,實施低揮發性有機物含量原輔材料替代;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大力發展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積極推進高污染燃料鍋爐窯爐淘汰,構建清潔高效能源體系;調整優化
運輸結構,推動廈門港航運綠色轉型,強化各類移動源污染防治,大力發展綠色
交通體系……一系列全力守護“廈門藍”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得廈門市空氣質量持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