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憑借原生態的自然環境,
浙江省嘉興市許多環湖鄉村成為周邊游客的熱門首選地。打開社交媒體,“江浙滬周邊1小時寶藏游”“鄉村反向游”等推薦中,嘉興元素數不勝數。“兩山”轉化的“財富樹種”已然在嘉興生根發芽。
“沒想到還有這樣的寶藏鄉村。”近日,來自
山西的游客王女士帶著一家人在海鹽豐義村度過了愉快的3天。對他們而言,嘉興的農村就是一個景區,有村咖、茶園寫真、觀景平臺、清新民宿等,還能體驗灶頭畫等非遺項目。王女士說,尤其是村中那片藍汪汪的湖水,很難想象這個水質清澈到可以映出月亮倒影的人工湖曾經是一個因過度開采石料而形成的礦坑。
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指引下,嘉興的生態環境保護迎來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展示出綠滿嘉禾的“生態答卷”。去年,嘉興全面啟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舉辦全市首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擂臺賽,發布全省首個全市域“兩山”轉化綜合評估指數,于今年初印發《嘉興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實施方案(2023—2025年)》……以創建“兩山”基地為抓手,嘉興將生態之美繪入生活,變成可持續發展的藍圖。
“各美其美”的美麗鄉村,幸福河湖、濕地公園等一顆顆“璀璨明珠”美美與共,串聯成一條條生態綠線,織出了五彩斑斕的大美嘉興。
“花臉鴨、卷羽鵜鶘、黑天鵝……這些野生動物你們都認識嗎?”日前,嘉興市生態環境局組織開展“禾小禹”生態文明實踐活動,生動有趣的宣教課讓孩子們收獲頗豐。每年暑假,通過“禾小禹”生態文明實踐活動,一批又一批中小學生走進全市各地的生態文明教育基地,沉浸式感受低碳綠色生活,見證本土生物多樣性。
今年5月,嘉興發布了全市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成果,截至去年8月底,共調查記錄不同生物物種4465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動植物62種、珍稀瀕危物種67種。野生動物的身影是生態環境的晴雨表,4465種生物物種更是嘉興高質量發展的優勢。
位于秀洲區油車港鎮的銀杏天鵝湖,千頃湖水碧波蕩漾,黑天鵝優雅愜意地與游客共存;動物觀賞區里,鴕鳥、梅花鹿和羊駝迎來了一撥又一撥從周邊城市趕來的親子家庭。銀杏天鵝湖是油車港鎮大力完善河湖生態系統、打造文旅品牌勝地的有力見證。
生態優先,方能給綠色發展提供更大的天地。GEP、“炭管家”、“煤樣一鏈管”……這些新鮮名詞的背后,是“好生態”帶來的“好錢景”,“綠水青山”源源不斷地轉化為“金山銀山”。
在桐鄉市鳳凰湖畔的綠道上,來來往往的市民吹著湖風散步,好不愜意。旁邊,鳳凰湖總部基地拔地而起,成為城市商務區轉型升級、對接區域都市服務的經濟新地標。近年來,桐鄉率先在嘉興乃至全省探索建立鎮級流域上下游橫向補償機制,實行治水分區量化,為人民群眾生活增添更多幸福感。
“沒想到,小小的江南水鄉,承載著世界級的科創平臺。”站在祥符蕩畔,浙江大學長三角智慧綠洲創新中心主任范驍輝對人與自然共生的工作環境贊不絕口。在獨特的水生態系統的加持下,嘉善縣祥符蕩創新中心吸引著眾多項目投資者和科研人才的目光,也見證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扎實推進。
在南湖區湘家蕩區域,國控斷面監測點水質常年穩定在Ⅱ類水,風景獨美。敏華未來汽車智慧產業園等項目和人才隊伍集聚在此,為區域騰飛插上了綠色雙翼。
隨著“兩山”理念實踐的持續推進,嘉興的“生態綠”正嵌入發展的基因,讓更多人縱情綠水青山、享受藍天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