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6月20日清繳2013年
碳排放配額的期限還剩3個月,然而在242家首批控排企業中,只有98家控排企業已在前三次碳排放有償交易中競價成功,仍有過半控排企業沒拍下碳排放的有償配額。“現在的碳排放交易
市場還不夠成熟,離配額清繳期限還有一段時間,所以各控排企業還處于觀望狀態。目前,活躍在碳交所的多是一些在‘試水’的投資機構,而部分控排企業仍缺乏主動性。”TüV SüD 南德
認證檢測環境服務部負責人黃忠說道。
據了解,相對于較早施行
碳交易配額競拍的國外,廣東省在執行中因缺乏成熟經驗,遇到的
問題較多,比如交易機制方面,需要根據實際的運
行情況一步一步的探索和完善。此外,黃忠表示,部分企業對碳交易本身的認識程度和所掌握的知識有所缺乏,這直接影響企業快速做出決定,從而產生觀望的態度。因此,價格、
政策、企業管理等多種因素共同制約著企業參與二級市場交易。除此之外,廣碳所相關負責人高先生表示,在碳排放有償配額交易中,參與競拍的企業已得到相對合理的排放配額,因此,在二級交易市場上的“動作”較少。
按照<廣東省碳排放管理試行辦法>規定,年排放二氧化碳10000噸及以上的工業行業企業,年排放二氧化碳5000噸以上的賓館、飯店、金融、商貿、公共機構等單位為控制排放企業和單位需參與碳排放配額的交易。其中,年排放二氧化碳5000噸以上10000噸以下的工業行業企業為要求報告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