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
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日前印發《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云南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圍繞8個方面提出28條具體措施,明確到2027年,美麗云南建設成效顯著;到2035年,美麗云南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在筑牢祖國西南生態安全屏障方面,打造生物多樣性保護國際典范。到2035年,典型生態系統、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得到全面保護;構筑“三屏兩帶六廊多點”生態安全格局。到2035年,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基本建成,自然保護地面積占國土面積比例達到20%,生態系統格局更加穩定;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到2035年,完成國土綠化120萬公頃、石漠化治理618萬公頃、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1.39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61%,水土保持率達到79%,生態系統基本實現良性循環;全面保障生物生態安全。健全生物生態安全工作協調機制,提升風險防范和應急處置能力。全面開展高黎貢山生物生態安全狀況調查評估,加強以高黎貢山為重點的區域生物生態安全風險防范和保護,申報建設10個以上國家生態質量綜合監測站,布設不少于900個生態質量監測樣地;增強適應氣候變化能力。到2035年,氣候適應型社會基本建成。
在加快生態綠色高質量發展方面,構建科學有序國土空間格局。堅守7857萬畝耕地紅線,堅守11.32萬平方公里生態保護紅線,嚴格九大高原湖泊“兩線三區”管控,構建“1+5+16+N”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到2035年,生態保護紅線生態功能不降低、性質不改變;聚焦“三大經濟”推動綠色轉型。到2025年,建成15個零碳園區、10個以上綠色低碳示范產業園區;積極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到2027年,新增汽車中新能源汽車占比力爭達到45%;到203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60%,鐵路貨運周轉量占總周轉量比例達到30%;加強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到2025年,全省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以上;到2035年,能源和水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
在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美麗云南方面,呵護藍天白云。到2027年,全省細顆粒物平均濃度下降到20.5微克/立方米以下;到2035年,下降到20微克/立方米以下,美麗藍天成為云南標配;保護清水綠岸。到2025年,基本消除城鄉黑臭水體;到2027年,地表水國控省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92%左右;守護良田沃土。到2027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4%以上,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到2035年,地下水國控點位Ⅰ—Ⅳ類水比例達到國家要求,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全面管控;加強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2025年,磷石膏綜合利用率達到75%。到2027年,“無廢城市”建設比例達到60%,固體廢物產生強度明顯下降;到2035年,“無廢城市”建設實現全覆蓋,新污染物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嚴控環境風險。到2027年,建成滇中、滇南、滇西3個區域環境應急儲備中心,全面完成云南省環境應急輔助系統建設,實現環境應急“一圖管控”。
在打造多領域美麗示范樣板方面,共建共享“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大力開展美麗示范建設;建設美麗城市。到2025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達到7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占無害化處理能力比重達到65%以上,建設不少于30個健康美麗文明智慧幸福縣城;建設美麗鄉村。到2025年,建成300個綠美鄉鎮、600個綠美村莊;到2027年,美麗鄉村整縣建成比例達40%;到2035年,美麗鄉村基本建成;建設美麗河湖。到2027年,美麗河湖建成率達40%左右;到2035年,“人水和諧”美麗河湖基本建成。
《實施意見》提出,從培育弘揚生態文化、引導公眾綠色生活、建立多元參與行動體系等2個方面,推進宣傳引導和全民參與;從完善落實體制機制、強化
政策資金保障、加強科技支撐和數字賦能、實施重大工程等4個方面,健全美麗云南建設保障體系;從壓實工作責任、健全工作機制等兩個方面,加強組織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