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在京召開《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24》《中國電力發展報告2024》(以下分別簡稱《能源報告》《電力報告》)發布會。與會專家表示,“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提出十年來,我國能源消費方式變革成效顯著,供應保障能力顯著增強。下一階段要注重加快推動消費側
節能降碳,以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為中心環節,全面推進新型能源體系建設。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清潔能源研究院院長饒建業在發布《能源報告》時表示,2013-2023年,我國以年均約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約6%的國民經濟增速,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累計提升7.7個百分點。2023年,我國煤炭、石油、天然氣、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分別為55.3%、18.3%、8.5%和17.9%。
圍繞“雙碳”目標下的新型能源體系建設,《能源報告》提出了三方面研判和建議:一是為實現“雙碳”目標,我國在供給側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的同時,更要注重加快推動消費側節能降碳。二是西部地區需統籌布局新能源開發與當地產業發展,積極引導有轉移潛力的產業向西部布局,同時做好存量產業的綠色供能替代。三是氫能基礎設施建設需提前做好統籌布局,積極構建“西氫東送、北氫南送”的輸運格局。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電力發展研究院院長劉強在發布《電力報告》時表示,近年來,我國電力供給朝著清潔低碳、安全充裕的方向加速推進。截至2023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達29.2億千瓦;“西電東送”規模達3億千瓦;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突破15.7億千瓦,占全國總裝機的53.9%,歷史性超過火電裝機;新型儲能爆發式增長,2023年新增規模約2260萬千瓦,是2022年末新型儲能規模的2.6倍。
根據《電力報告》,2023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達到9.2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7%。值得一提的是,受大范圍強寒潮天氣影響,去年出現全國冬季最大負荷高于夏季的情況,為近年來首次。預計未來三年全國電力需求仍將保持剛性增長,全國電力供應保障壓力仍存。
在這一背景下,劉強認為需統籌優化布局各類電源,按照當前建設進度,預計未來三年新增水電裝機1700萬千瓦,新增核電裝機1400萬千瓦,新增新能源發電裝機有望超過8億千瓦。
就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進程,《電力報告》也提出三點研判:第一,“增量達峰”是我國碳達峰的核心特征。預計未來5-10年,我國每年新增用電量在5000億千瓦時左右。第二,推動新能源可靠替代是突破電力安全、綠色、經濟“不可能三角”的核心抓手。當前新能源主要發揮電量替代功能,電力平衡還需通過支撐性電源實現,下一步需通過建設系統友好型電站等模式,依托技術和機制創新,推動新能源可靠替代。第三,調節能力提升的核心是“源網荷儲四端統籌優化”。我國新能源已進入跨越式增長的新階段,消納壓力持續增大,需以保障新能源合理消納利用為目標,確定調節能力需求,源網荷儲四端統籌優化。
據悉,電力規劃設計總院作為我國能源電力領域的高端智庫,已連續八年發布《中國能源發展報告》和《中國電力發展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