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
江西以國家級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為契機,積極探索金融支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新路徑,扎實推進金融支持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新模式,助力我省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截至4月末,全省金融機構新發放碳
減排貸款212億元,帶動
碳減排量約578萬噸;累計辦理綠色票據再貼現392億元,發行綠色債券656億元。
一是縱深推進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強化
政策引領,先后出臺金融支持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若干措施、全省綠色金融發展規劃等文件,形成遠中近期結合和金融、財稅、產業融合的綠色金融政策框架體系。創新綠色金融產品,中國銀行江西省分行、江西銀行分別落地“碳減排掛鉤”風電并購貸款、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中航信托發行全國首單“
碳中和”主題綠色信托計劃,撫州“畜禽智能潔養貸”“信用+經營權貸款機制”等做法在全國推廣。加快綠色項目推選,2024年首批
認證綠色項目473個,總投資1697億元,其中符合碳中和項目110個,符合碳減排支持工具項目85個,氣候投融資項目372個。
二是加快推動普惠金融與綠色金融融合發展。充分運用我省綠色金融、普惠金融改革創新成果,加快推動綠色金融、普惠金融的有機融合,讓綠色金融更普惠、普惠金融更綠色。贛州市編制綠色普惠金融識別目錄,贛州銀行、九江銀行、贛州農商銀行、贛州銀座村鎮銀行等4家試點銀行累計發放綠色普惠金融貸款422筆、共15.1億元。吉安市聚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信貸需求,創新推出“富硒貸”“油茶貸”“蔬菜貸”等特色產品,為農業產業提供綠色貸款2.1億元。迭代升級“贛金普惠”4.0版,設立綠色金融專區,發布綠色金融產品63款,撮合融資24.5億元。5月末,全省普惠小微貸款9259億元、涉農貸款2.1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9.1%和9.2%,分別高于各項貸款增速10.5和0.6個百分點。
三是積極探索轉型金融和綠色金融有效銜接。在九江、萍鄉和鷹潭開展轉型金融實踐,制定轉型金融工作指引(試行),鼓勵各地立足產業實際,探索富有特色的綠色轉型金融路徑。萍鄉市搭建數字
碳金融服務平臺,建立701家規上企業碳賬戶,推出低碳轉型企業、項目共114個;九江市制定綠色低碳轉型服務框架,摸排147家規上工業企業的
碳排放表現;鷹潭市編制全國首個銅產業轉型金融支持項目目錄,依托特色產業監測體系,監測銅企業碳排放情況,為轉型金融創新產品提供數據支撐。基于碳數據,創新推出將貸款利率與碳排放綜合表現掛鉤的金融產品。比如,萍鄉市的“數碳融”“云碳貸”,九江市的“碳效貸”,鷹潭市的“綠碳掛鉤貸”“轉型升級貸”等。國際合作取得零的突破,九江銀行與國際金融公司開展轉型金融項目合作,成為大陸首家加入碳核算金融聯盟的商業銀行,為地方法人銀行探索轉型金融作出了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