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中國貿易協會執行董事宋惠安當地時間19日在布魯塞爾表示,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不僅為歐盟和全球的綠色轉型作出了貢獻,還在相關國家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中歐合作是實現
碳中和目標的必要條件。
宋惠安在出席歐盟中國商會與中國經濟信息社上海總部(下稱中經社上海總部)主辦的《綠動歐洲: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在歐發展報告》發布會暨中歐企業圓桌
論壇時說,中國與歐洲之間“貿易沖突”對于雙方都沒有好處,在當前地緣政治沖突加劇的環境下,中歐之間應該加強合作。
她認為,歐盟宣布將于7月初對進口自中國的電動汽車征收臨時反補貼稅,讓歐洲和中國企業的處境在本就充滿挑戰的商業環境中變得更加艱難,在歐盟的中國新能源車企不僅為歐盟和全球綠色轉型作出了貢獻,還為相關國家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
宋惠安稱,歐盟和中國是彼此重要的伙伴,中國與歐盟每天的貿易額約為20億歐元。“氣候變化是當今人類共同面臨的重大全球性挑戰,中歐雙方需要采取統一、協調且緊急的行動來應對,才能取得勝利。歐洲和中國企業需要共同努力,建設更綠色的未來。”
宋惠安表示,歐盟和中國在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和綠色技術方面的合作可以實現互利共贏。中國和歐盟應該加強綠色和新興能源領域的研發合作。
當天,《綠動歐洲: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在歐發展報告》在活動上發布,報告由歐盟中國商會與中經社上海總部聯合編寫,報告分析了全球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總結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狀況和競爭優勢,對中歐企業在汽車領域的“強強聯手”提出了意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