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生態之城,向綠色而行 彭水 “三個堅持”強化生態保護厚植發展本底

2024-6-19 13:37 來源: 重慶日報 |作者: 劉茂嬌 龍搏

  6月的彭水,萬木蔥蘢令人沉醉。從武陵山麓到烏江水畔,從城區公園到山鄉田間,濃濃綠意如同經脈把大地連成一片,3900余平方公里土地的風韻盡在其間。

  這令人賞心悅目的景色背后,包含著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帶來的豐收和喜悅。近年來,彭水堅決扛起生態環境保護重大政治責任,持之以恒堅持“生態立縣”,不斷鞏固和厚植綠色生態優勢,矢志不渝推動綠色發展,切實強化上游意識、擔當上游責任,堅決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環境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穩步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成效初顯。

  生態之城,向綠色而行。如今,新時代美麗彭水建設的藍圖已經鋪展,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彭水近在眼前。

  堅持“當下改”和“長效立”相結合

  生態環保問題整改去頑疾

  來到彭水太原鄉區陽村2組,走進改造后的碧水清泉漁業有限公司水產養殖區,曾經環境臟亂、臭味難聞的景象早已一去不復返。

  “以前只要走到這附近,特別是夏天的時候,那味道別提了。現在全面改造后不但讓我們告別了異味,而且水排放通過治理,村里的水也讓人更放心。”談起碧水清泉漁業有限公司鱘魚養殖尾水排放的整治,不少村民連連感嘆。

  事實也如村民們的感嘆。據彭水縣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該縣通過強化高位推動、強化聯合聯動等措施,動真碰硬,聚力攻堅,強力推進反饋問題整改,著力解決群眾身邊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以實實在在的整改成效服務于民。

  強化高位推動。彭水成立了由縣委書記、縣長任組長,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的縣生態環境保護督查工作領導小組,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常態化聽取專題匯報,開展調研督導推動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各分管縣領導靠前指揮、分兵把守、分塊推動,定期召開調度會議,對照問題清單,逐個推動解決,全力推進整改。

  強化機制建設。針對生態環保問題,彭水科學分類施策,明確“1個專項任務、17個專項子任務、11個舉一反三問題、31件群眾投訴”的整改任務,形成“1+17+11+31”的整改體系,建立縣領導牽頭、牽頭部門主抓、相關單位配合、領導小組辦公室督導的整改工作機制,確保整改措施和時限科學、合理、可行。

  強化責任追究。綜合運用通報、督查、催辦、督辦、考核、約談問責等方式倒逼責任落實。截至目前,已累計開展縣級專項督查(核查)8次,印發催辦(督辦)函21份、提醒報告10份、督查通報7期,編發督查工作動態28期。

  強化群眾滿意。始終堅持將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將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聚焦群眾反映的大氣、水、土壤等生態環境熱點問題,強化復查回訪,舉一反三,全力化解,切實維護群眾生態環境權益。2023年,彭水縣生態環境局受理調處群眾生態環境投訴286件,投訴量較2021年(402件)下降28.9%。

  堅持“重點攻”和“系統治”相統一

  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強力度

  生態興則文明興。這是一份寫在綠水青山間的答卷,更是一份寫在群眾心里的答卷。

  “藍天常駐,青山常在,碧水長流、空氣常新。”這兩年,彭水人的“朋友圈”里,時常會曬出這樣的場景:在阿依林海景區里,碧空如洗,三五親朋在郁郁蔥蔥的紅豆杉林間搭起帳篷,盡享歡樂。可誰能想到數年前這里是一處因為長期過度采挖,導致地面出現裂縫,水源減少,生態遭受嚴重破壞的礦區。

  “通過將轄區內的所有煤礦全部關停,同時引進企業在馬巖山上種植了近4萬畝的紅豆杉,并依托紅豆杉,將以前的礦區打造成為阿依林海景區,如今這里已讓曾經煤礦遍布的山頭變得郁郁蔥蔥,成為遠近聞名的高山生態旅游目的地。”彭水縣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荒山變綠山,礦區變景區,來自青山常在的重點突破,更根植于系統治理的綜合施策。彭水于生態環境的治理,不限于治山,更突出系統思維,一體推進治氣、治土、治廢、治山、治水、治岸、治城、治鄉、治塑“九治”,統籌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努力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和美麗重慶建設作出彭水新貢獻。

  全面治水治氣。彭水嚴格落實河長制和十年長江禁漁,實現縣、鄉、村三級河長全覆蓋,通過修建污水處理設施、整治入河排污口、加強飲用水源地安全保護等措施,有力提升了烏江、郁江等流域水環境質量,烏江、郁江、縣域次級河流水質常年均達到或優于地表水Ⅱ類水質標準。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扎實開展大氣污染防治系列攻堅行動,2023年縣城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56天、優良率達97.5%,PM2.5年均濃度較2018年下降28%。近3年,彭水縣城空氣環境質量穩居全市前列,水環境質量排名保持全市前三。

  協同治土治廢治塑。關閉礦山139個171公頃,累計完成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284.6平方千米,水土保持率上升至75.4%。建成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網點123個、村級廢棄農膜回收點292個、農膜回收率89.12%,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量減少20%,建成“無廢城市細胞”建設3個。

  系統治山治岸。構建了“縣、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林長+網格護林員”的責任體系,2021年至2024年5月全縣各級林長和網格護林員累計巡林120萬余次,實現“林長制”走向“林長治”。“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工程建設3萬畝,實施渝東南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生態綜合治理工程28.3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5.6%。

  統籌治城治鄉。城市建成區綠地率33.5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4.3平方米、海綿城市建成率32.99%。結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建成3個巴渝和美鄉村。

  “九治”工作的同步發力,使彭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

  堅持“改革力”和“創新力”相融合

  生態綠色質量發展優動能

  綠色裝點彭水的顏值,改革與創新塑造這里生態的根骨。

  今年一季度,彭水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水環境質量排名全市第一。

  這份亮眼成績單的背后,離不開保護與監管的新生力量。通過持續完善河流監測體系,穩定運行烏江鹿角、郁江郁江橋、普子河新灘子、木棕河馬金、中井河馬嘶口、長溪河等水質自動監測站,彭水實現烏江、郁江重點斷面水體及周邊環境全覆蓋、全監管,從以前每月一次采樣監測到現在24小時實時監測及時發現涉水問題。通過整合市、縣級河長制平臺數據,這里實現了數據“一張圖”綜合展示,及時掌握水質、水量、環境等狀況。

  “過去全靠‘鐵腳板’,現在依托大數據。”據彭水縣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除了加快水信息化建設邁向智慧管理,近年來,在綠色發展道路上,彭水強化先行先試和改革創新,通過一條條新機制、一項項新制度、一個個新舉措,由點及面,由淺入深,不斷破解制約綠色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激發生態保護內生動力。

  由此,一批治理和保護的標志性、示范性、引領性成果得以孕育。

  創新碳匯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彭水依托區域產業特色,借助企業主體申報《重慶烤煙設施生物質燃料替代減排方法學》納入重慶市“碳惠通”方法學備案清單。作為全國首個自主開發的煙葉烤制環節生物質燃料替代化石燃料減排項目方法學,成功打通了煙草行業減碳項目價值變現路徑,實現“山青水綠”生態優勢到“真金白銀”經濟效益的價值蛻變。

  “按照全縣4189臺燃燒設備改造需求,目前已完成2264臺,涉及烤煙土地面積達4.52萬余畝、煙葉產量10.87萬余擔,預計每年可實現減排二氧化碳1萬余噸,減排率高達83.6%,同時將產生總計120萬元左右的經濟價值。”據上述負責人透露。

  打通區域協同治理的孤島,彭水積極開展跨區域、跨部門聯動協作。

  針對大氣污染、水污染等可能出現跨界污染的公共事件,該縣與黔江、武隆、石柱、酉陽、貴州遵義、貴州銅仁等地簽訂聯防聯控協議;與貴州省務川、沿河、道真,湖北省利川市等周邊市縣持續加強協調聯動,落實跨界河流聯合河長制;彭水縣生態環境局聯合武隆區生態環境局常態化開展烏江聯防聯控專項行動,對烏江沿線企業開展聯合執法及監測。

  同時,針對畜禽養殖污染、社會噪聲污染等涉及監管部門較多,職責交叉、權責模糊的環境污染事件,聯合多部門力量開展調查處置,并通過完善信息通報機制、召開聯席會議等一系列務實舉措,進一步筑牢生態環境齊抓共管大格局。

  從問題整改到系統治理,再到改革創新,彭水踏歌而來,逐綠而行。

  “接下來,彭水將繼續秉承勇于擔當、勇挑重任的責任精神,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用心書寫美麗重慶建設的‘彭水實踐’”。彭水縣主要負責人表示。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