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涉及四大行業 中國啟動“世界級”產能降碳專項行動

2024-6-12 10:54 來源: 中國經營網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鋼鐵、煉油、合成氨、水泥四個行業的降碳行動方案。

  《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中國這四大行業的產能均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中國粗鋼產量占全球總量的54%;中國水泥產量占全球產量的比例超過50%;中國是全球第一煉油大國,也是合成氨生產大國,合成氨產量常年保持在5000萬噸左右,約占世界產量四分之一。

  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人士表示:“2024年—2025年,能效基準水平以下產能需完成技術改造或淘汰退出。”

  鋼鐵、煉油、合成氨及水泥等產業,不僅是國民經濟不可或缺的基石,同時也是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戶”。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鋼鐵行業節能降碳專項行動計劃》(發改環資〔2024〕730號)、《煉油行業節能降碳專項行動計劃》(發改環資〔2024〕731號)、《合成氨行業節能降碳專項行動計劃》(發改環資〔2024〕732號)、《水泥行業節能降碳專項行動計劃》(發改環資〔2024〕733號)。

  限制產能擴張

  當前數據顯示,粗鋼、煉油、合成氨及水泥等產業中,仍存在一定比例的產能,其能效未達到行業基準,具體為粗鋼和煉油業約有15%、合成氨業有11%、水泥業則高達16%。

  這意味著,這些行業在節能和減少碳排放方面擁有巨大的挖掘空間。

  與之相矛盾的是,這四大基礎產業一直存在擴張趨勢,因此,限制和置換產能是推動行業降碳的手段之一。

  為此,國家發展改革委錨定了2025年和2030年兩個時間節點,提出了鋼鐵、煉油、合成氨、水泥行業節能降碳的主要目標。

  到2025年年底:在能效提升方面,鋼鐵行業高爐、轉爐工序單位產品能耗分別比2023年降低1%以上,電弧爐冶煉單位產品能耗比2023年降低2%以上,噸鋼綜合能耗比2023年降低2%以上,余熱余壓余能自發電率比2023年提高3個百分點以上;煉油、合成氨行業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提升;水泥熟料單位產品綜合能耗比2020年降低3.7%。

  同時,在產業升級方面,繼續實施粗鋼產量調控,全國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億噸以內,合理控制新增合成氨產能,水泥熟料產能控制在18億噸左右。鋼鐵、煉油、合成氨、水泥行業能效標桿水平以上產能占比均達到30%,能效基準水平以下產能完成技術改造或淘汰退出。

  到2030年年底:鋼鐵、煉油、合成氨、水泥行業產能布局進一步優化,能效標桿水平以上產能占比進一步提高,行業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用能結構更加優化,節能降碳先進技術加快推廣應用,行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加大資金投入

  近日,寶鋼股份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2023年中國粗鋼產量10.19億噸,占全球總量的54%,近年來中國鋼鐵行業競爭力不斷提升,實現多個領域的進口替代。

  面對如此規模的產業進行降碳專項行動,加大資金支持和制定行業標準是首先考慮的問題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馮超提出:“實現減碳目標需要加大資金支持,并綜合運用政府投資、稅收優惠、綠色金融、轉型金融等手段,加大對鋼鐵行業節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設備更新項目的支持力度。”

  他表示,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將加快修訂有關能源消耗限額標準,推動制定碳排放核算、低碳工藝技術等標準,制修訂重點工序能效對標指南、能效標桿評估規范等推薦性標準,切實以標準為牽引推動行業節能降碳。

  我國是水泥生產和消費大國,每年水泥產量占全球產量比例超過50%。

  面對如此規模的產業專項降碳行動,中國建筑材料工業規劃研究院副院長孔安認為:“要加大資金支持,發揮政府投資帶動放大效應,落實好現行稅收優惠政策,積極發展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產品服務,加大對水泥行業節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設備更新項目的支持力度。”

  孔安同樣認為要推進標準提升。“加快水泥行業強制性節能標準更新升級,適時修訂水泥熟料等產品碳排放限額標準,優化水泥行業綠色低碳智能制造標準體系,研究制定工業廢棄物綜合利用標準,加快出臺低碳水泥等產品評價技術規范。”孔安說。

  搭建數字平臺

  搭建數字平臺甚至實現數字孿生,能大幅提高企業降碳的效率。

  中國是全球第一煉油大國,經過多年發展,已形成本地化、大型化和一體化的發展格局,千萬噸及以上煉油廠占總產能比重超過了50%。

  “實施數智化改造,以數字技術驅動管理創新、業務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提升用能管控效能,是推動煉油行業提質、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徑。”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石化化工程集團及工程建設公司技術委員會主任孫麗麗說,“鼓勵規模以上煉油企業建立搭建數字化能源管理中心,統籌水、電、冷、氣、熱一體化監測、精準調控和科學管理,實現生產過程能源流、物質流、信息流的協同優化,以科學化、系統化的手段推動能源使用的高效化和清潔化。”

  我國是合成氨生產大國,產量常年保持在5000萬噸左右,年耗能超7000萬噸標準煤,排放二氧化碳約2億噸。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能源研究所能源效率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員符冠云表示,在設備方面,以大規模設備更新為契機,著力推動關鍵生產裝置和重點用能設備改造升級,提升大型化、高效化水平。數字化方面,注重運用大數據、5G等先進數字化技術,搭建集先進控制、智能調節、實時優化于一體的數字化管理平臺,提升合成氨生產智能化水平。

  符冠云還建議:“以大規模設備更新為契機,著力推動關鍵生產裝置和重點用能設備改造升級,提升大型化、高效化水平。”

  針對各個產業,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啟動摸排行動。

  記者了解到,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全面摸排相關行業企業能源消費量、能源消費結構、單位產品綜合能耗、主要裝置和用能設備能效水平,加強節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設備更新項目儲備。按照成熟一批、支持一批的原則,壓茬推進項目建設,盡快形成實際節能降碳效果。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